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法國神父的花蓮之愛

台灣之光
【摘要2015.2.20.蘋果】1952年,來自法國的包萬才神父,以先行者身分到後山花蓮探路,因教難被迫離開大陸東北的營口教區費聲遠主教,接續以觀光身分到花蓮,眼見寬廣的平原無十字架的蹤影,及原住民開朗燦爛地笑容,讓費主教就決定花蓮台東為傳教區,1953年教廷正式成立花蓮教區,開始巴黎外方傳教會在花蓮超過一甲子的奉獻服務。
現年83歲的潘世光神父,是巴黎外方傳教會在花蓮縣現存4位法籍神父最年長的一位。56年前,年僅27歲的潘神父到玉里秀姑巒溪以東地區一帶宣教,因部落潘姓家庭多,神父入境隨俗就選擇姓潘,取名為世光,「潘神父」就成為教友直接對他的稱謂;頗有語言天份的他,精通華語、客語、閩南語、阿美語,加上開朗,說話直腸直肚、愛整人的個性,容易與當地居民打成一片。
初到客家與原住民參半的東豐社區,他購買製作空心磚的機器建造東豐教堂,再帶頭幫愛種香茅的部落居民購置烹煮香茅爐鍋,輔導販售香茅汁,直接以社區一份子改善社區的基礎經濟。
為方便傳教,潘神父選擇摩托車為代步工具,半世紀在穿梭部落間,保守估計里程數超過百萬,近年因為心律不整裝置心律器,在教友勸阻下,神父不再騎車外出。
離鄉千里到偏僻的花蓮,難免有思鄉情緒,為化解鄉愁,乃邀約同為法國劉一峰神父及本國神父每月聚餐一次,吃吃家鄉菜、說法語及打法國牌,短短數小時就是潘神父的歡樂時光,教會指派阿美族籍林信良神父從旁照顧他生活起居,也讓母語較不流利的林神父與潘世光神父一對一教學,達到傳承的目的。
潘神父沒有打算退休、更沒有打算回鄉,他還是爭取每分每秒努力傳教,就如其他在台灣終老的神父一樣,他願獻身宗教直到生命終結,並安葬在他的第二故鄉-花蓮玉里。
參考資料:
沼氣變黃金發電3.3億度【摘要2015.2.20.聯合晚報】垃圾即資源,台灣的資源回收成就,去年獲「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除了再生家具,垃圾掩埋廠沼氣可發電,廚餘變生質柴油,讓垃圾變黃金。
台北市的內湖垃圾山曾經惡名昭彰,不只是都市景觀殺手,因地底下沼氣充足,常會冒出無名火,延燒數天,如今垃圾分解造成的沼氣,已成為能源黃金,處理垃圾分解的沼氣發電量達3.3億度。
位於南港區的山水綠生態公園,從前就是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由於垃圾成功零掩埋,遂逐步復育為生態公園,徹底扭轉了以往對垃圾場髒亂惡臭的負面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