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啟迪
Mariinsky II Opening Gala - 06 - "Le sacre du
Printemps"
【摘要2014/10/01
聯合報╱廖玉蕙】孩子對大人的信任,是從一次又一次的相互對待裡建立起來,必須雙方都拿出誠意,從基本的生活細節裡開始講究起。大人和孩子站在一樣的高度,共同商量著訂立規則,是其後督責孩子守信的憑藉;如果大人單方自行立法,由上而下,嚴控孩童不要逾矩,如此,犯規就如同觸法。
守信是從情感出發,守法則有賴理智控制。情感和理智打架,理智的贏面向來較低。尊重不是姑息,姑息是對惡劣生命品質的縱容;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小自個人生活的品味,大至對未來人生的規畫,縱使只是孩子,我們都得尊重他的抉擇,並容忍他們在追求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讓孩子從犯錯中培養對不良事務的抗體。
在成長中受到適度尊重與信任的孩童,通常因為拘執少,溝通多,學習進度相形較快也比較能夠自重。我的孫女雖才兩歲多,曾因拉開小抽屜時用力過猛,導致小抽斗整個脫落傾地而驚慌莫名,因為得到大人適時的安撫:「第一次做的事出錯是難免,不用害怕,以前阿嬤也曾這樣。」並得到力道拿捏的指點及再度練習的機會,得以掌握對她而言有些難度的拉開抽屜的要訣。
尊重與信任就是這樣日積月累而得,非一朝一夕之功。這一點,我從小孫女父母的教養方式上也有所領會。譬如:小孫女的爸媽前來托嬰,向來跟兩歲的小娃兒說得清清楚楚,她也乖乖站到門口揮手說再見,看著爸媽的電梯關閉下樓,講理、不哭鬧,爸媽從不偷偷溜走;身為阿公、阿嬤的我們,肅然起敬之餘,也跟著重然諾;承諾過的事,就算孫女忘記了或不再提起,也一定設法履踐。
同樣的,因為大人的信用額度高,小孩童也有樣學樣,譬如:看到玩具店雖眼睛發亮地飛奔前去,但除非行前約定好的,否則,她從不隨興要求;店員問她要買什麼,她總說:「家裡已經有了。」不會任性耍賴。跟她玩遊戲,我督責她,要換另一種新遊戲前,得將先前玩的玩具收拾乾淨。小孫女要求「阿嬤一起收。」我說:「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小孫女據理力爭:「阿嬤也有玩。」因為言之成理,我也只好遵命行事,不敢耍威權。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