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還有可能打破平台數據壟斷嗎?


【摘要2019.1.12.蘋果 張潔平】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在網上度過的時間,給互聯網公司換得鉅額的廣告利益;每一個人產生的行為數據,直接進入互聯網公司的口袋,公司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學習,提供更聰明便利的服務,換得人們更長時間的停留,換到更多的數據。
在一個數據即石油的年代裡,由資本驅動的公司,在意的並不是傳統商業世界的買賣成本,而是不管砸多少錢,我能獲得多大的「終局」,即能佔有多大量的用戶時間,並且不被搶走──用戶時間是什麼?更直白一些,就是能壟斷多大量的數據
在這種贏者通吃的格局下,網路平台唯一的衝動就是不斷擴張,原本是不同領域的公司,在同一個數據戰場上,也成了你死我活的競爭者。一旦成功,這一壟斷是難以被挑戰的,無論挑戰者背後有國家力量(看看中國互聯網公司對戰GoogleAmazon等巨頭),或者工人工會。 
在這個根本邏輯下,不是用戶在使用網路產品,而是用戶就是產品 萬維網之父Tim Berners-Lee對平台資本主義的形成十分不安,他多次寫文說明這不是Web的初衷,反復提倡要重新去中心化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前提,是用戶應該100%擁有自己創造的數據。這個前提有可能發生嗎?
Tim2018年與MIT一起啟動了新的開源去中心化平台SolidSolid social linked data(社交互聯數據)的縮寫,它的核心是一個個人數據存儲與互聯系統,基於此,你的所有數據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可以選擇數據存儲在哪裡、哪些應用程序、人員或團體可以訪問哪些數據元素。
直觀一點想像,就是你可以把現在分散在微信、臉書、twitterinstagramreddit等等產品的幾十個帳號的數據都保存在一個地方,且可以自行設計啟動情景的一整套規範。確保你的數據屬於你,且你可以用這個數據給自己賺更多的錢。 Tim在博客中寫,這個項目「旨在將權力和自由重新交給Web上的每個人」。 
在諸多希望令互聯網更「還權於民」的分布式技術愛好者中,Tim和他的Solid是其中一個努力開拓的項目。在它之外,還有用於編寫分布式應用的技術棧,並在區塊鏈浪潮中名聲大噪的以太坊;有分布式存儲並分發內容的技術棧,例如Matters正在應用的IPFS。許多人將這各個領域的黑客們游擊隊式的努力,稱為回歸Web初衷的去中心化運動。 
當然,僅僅在上述描述中,已經可以想見,理想到現實的距離並不容易跨越。且不論常見的說法「人們不在乎、而且願意用數據交換便利」,單單已經在圈地的路上停不下來的互聯網巨頭,就不可能主動放棄手中石油一般金貴的用戶數據。但單點突破,仍然是可以想像的。 Matters在做的內容實驗來說,有很多直觀的結果可以獲得: 
你通過Matters的網站發布了自己的文章,又在這裡讀到了另一作者的文章,你和另一個作者在Matters上開始互相評論、讚賞、交流。這些基本動作,看起來與Medium或者任何一個部落格網站沒有區別。但區別會逐漸浮現:
在發佈、閱讀的時候,Matters實際是一個工具,幫你把包括文章在內的所有數據,保存在分布式網路(IPFS)上,確保你自己掌握對這些內容的所有權,同時幫你分發和讀取。 
單個用戶,或者其他機構,都可以用這個工具來發佈、讀取內容至分布式網絡,來確保自己掌握所有權,並有文章指紋來作為版權的存證。
Matters的網站如果因為任何理由停止營運了,這些內容依然可以在IPFS上隨時找到。評論、讚賞、交流目前是在Matters的網站上發生,未來也會逐步接入分布式的P2P網絡,確保作者和讀者在這個網路裡直接找到彼此、並且持續(而非一次性地)交換價值,創作的價值也因而能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中體現。
對內容創作人來說,和團隊夥伴、社區一起開啟這樣一個全新的實驗,它背後的意義是分外令人興奮的。它在每一個階段小小的結果,也需要更多人一起驗證、進步。不論怎樣,在這場實驗裡,我們不想終局,只想邁出第一步,再一步,再多一步。   Matters項目發起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