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一座博物館,一個女人


【摘要2018.10.1.蘋果 王文靜】與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並稱為世界4大博物館的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這裡收集近300萬件從石器時代至當代的世界珍品,所有到俄羅斯的人必去之處。冬宮博物館的成立是出自一位不被丈夫喜愛的德國女人,這女人後來推翻她丈夫成為沙皇,而且將俄羅斯帝國帶領成為強國之列,國土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她是凱薩琳大帝。
凱薩琳大帝,原是德國一個小邦的公主叫蘇菲亞,受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之邀,母親與13歲的她到聖彼得堡,成為太子妃候選人。母親因為口舌是非被以間諜之罪驅逐出境,剩下孤女蘇菲亞。人在異鄉,蘇菲亞沒有朋友、不會說俄文,不是東正教徒。但年紀小小的她,知道自己必須成為真正的俄國人,於是做了3個決定:
一,改取俄國名字為凱薩琳;
二,日日勤學俄文,練到沒有德國腔。練到受寒病倒,甚至病危。病危之際,旁人擬請基督教牧師幫她主持後事,但她拒絕,要以東正教儀式。因為,她已從基督教,改信俄國人的東正教。這事被傳開後,俄羅斯宮廷逐漸接受這位德國公主為「自己人」。 
不過,凱薩琳的挑戰並未結束。後來,她雖然嫁給沙皇繼承人彼得三世,成為太子妃。夫君後來也登基,但凱薩琳和彼得三世的婚姻不幸福。乖僻的彼得三世有許多情婦,不但冷落且凌辱凱薩琳。這時候的凱薩琳當如何?
她就關在宮內,大量閱讀,她說此時的自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她後來成為俄羅斯最偉大的女沙皇,與早年困境中養成的閱讀習慣有關。一方面她在書本中積累知識;另一方面,組織以禁衛軍青年軍官為主的團體,成為支持她的力量。 
丈夫的不得人心成為凱薩琳成功的關鍵。7年戰爭時期,在有利俄國下,彼得三世竟命令軍隊退出所佔的普魯士領土,因為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粉絲,他更希望俄國人信仰基督路德教。1762年,在貴族與禁衛軍的支持下,凱薩琳發動政變,罷黜丈夫,登基為沙皇。這年,她33歲。 
凱薩琳奪權後,以「彼得大帝的繼承人」自居,延續西化政策,在軍事上擊敗土耳其和瑞典,開闢通向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大幅擴大俄羅斯的國土,這個面積比一個法國還大,成就俄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凱薩琳也成為在俄國歷史上,第二位被稱為「大帝」。
國強後,她擴充當時的皇宮冬宮的館藏數量,從一位德國商人手中購得225幅繪畫作品,奠定館藏基礎。1917年末代俄國皇帝退位,冬宮結束它作為皇宮的歷史,部分建築轉型為博物館,選在1217日慶祝自己的建館日──這天也是凱薩琳生日。
一座博物館的背後,是一位德國女孩、一個不被接納的外國人,在冰天雪地開創自己人生、開創一頁傳奇。她留下一部回憶錄,註解自己驚濤駭浪的人生:「幸福或是悲痛都取決於內心。如果遇見不幸,那就鼓起勇氣去超越。即便眼前都是慘澹,人也可以快樂勇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