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罹患新冠喪失嗅覺 終於找到原因

 

流行文化

W.A.Mozart Violinkonzert A dur KV 219 Anna Gutowsk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UTG-koUNk

【摘要2023-01-02.中時】這3年多以來,COVID-19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幾億人都曾經遭到感染。其中有相當比例的患者,在感染期間會失去嗅覺或味覺,而且當中的一些人在康復後,嗅味覺功能還是沒有恢復,這頗令人困擾。現在,新的研究終於解釋了原因。

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報導,美國杜克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高登史坦(Bradley Goldstein)說:「雖然多數的患者在感染後會隨著病情的康復,重新獲得嗅覺的能力,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失去嗅覺得時間更長,持續了數月,甚至數年。」

研究團隊採集了24位新冠患者的的鼻組織樣本,主要是嗅覺的上皮細胞。其中9 人是感染後長期失去嗅覺的患者。經過詳細分析,研究人員觀察,這些上皮組織裡,有相當大量的T細胞,也就是我們免疫細胞當中的其中一種, T細胞具有細胞殺傷力,會將遭感染的細胞給清除掉,而清除的過程中,我們身體會持續失去正常細胞,這過程被稱為發炎反應

雖然T細胞的目的是阻止病毒的持續感染,但是與許多其他生物反應一樣,T細胞持續存在,就是弊大於利,因為有時候它們沒有接收到「停戰」的指令,這會造成它們持續破壞正常組織。同樣情況就發生在失去嗅覺的患者身上,即使新冠病毒已經不在了,但是T細胞持續清除與嗅覺有關的上皮細胞,發炎過程依然持續。

高登史坦說:「這過程就像鼻子裡的一場自體免疫病症,免疫細胞把正常細織當成了外來入侵物。」研究人員認為,因為新冠感染而產生的類似後遺症,比如易疲勞、呼吸急促和造成難以集中精神的「腦霧」,應該也都是相似的原因,都源自免疫細胞的失調與混亂。

比較好的消息是,這過程應該是可以恢復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T細胞持續轟擊嗅覺上皮細胞,但是一些神經元仍然努力的在自我修復,因此只要阻止T細胞的無意義傷害組織,應該就能改善嗅覺失靈的問題。

接下來,團隊將會更詳細地調查T細胞導致哪些特定組織區域受損,哪些類型的細胞被傷害。然後就能為那些長期失去嗅覺的人,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痲瘋桿菌也有醫學貢獻:可刺激器官再生並不留疤痕【摘要2023-01-02.中時】痲瘋病,自古以來就令人聞之色變,它是一種由痳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它會影響皮膚、神經和黏膜,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毀容和殘疾。

然而,一項令人驚訝的新研究發現,痲瘋桿菌可能具有刺激肝臟生長和再生的能力,而且不會造成損傷或疤痕形成。科學家們現在試圖以這項發現為基礎,做為肝病治療的方式。

每日科學(Scitech Daily)報導,利用痲瘋桿菌的影響,有可能使自然老化的肝臟恢復原本活力,也有可能使用這一過程,使受損的肝臟再生,從而減少肝移植的需要。

科學家表示,在肝臟再生研究過程中,原先是使用一種侵入性技術,來催生幹細胞和祖細胞的分化,來促進小鼠肝臟的再生,但是該技術的副作用是,通常會導致疤痕組織的出現,以及腫瘤生長的風險。

為了克服這些有害的副作用,愛丁堡大學醫學中心與美國公眾衛生服務部的研究團隊,利用痲風分枝桿菌的「細胞劫持能力」,試著改變原本的風險。研究團隊利用57 隻犰狳為實驗,將它們感染上痲瘋菌,但由於犰狳是痲瘋菌的天然宿主,因此牠們的健康不太會受影響,而是出現共生狀態。帶原痲瘋菌的犰狳,與未染病的犰狳,要是面對肝損傷的問題時,兩種犰狳出現不同的情況。

團隊發現,受感染的犰狳,會再生成健康且未受傷害的肝臟,並且功能齊全,包括血管、膽管都一切不缺。科學家認為,痲瘋細菌「劫持」了肝臟固有的再生能力,細菌對老化的肝細胞進行指令的重新整理,使這些原本細胞恢復到早期階段,進而變成新的肝細胞,並長出新的肝組織。

團隊希望這一發現,有可能幫助因衰老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的肝臟受損,可以因此重新恢復活力。目前,每年因肝臟問題而死亡的患者大約200萬人。

科學家發現「專吃病毒」神奇微生物【摘要2023-01-02.自由】生物之間產生食物鏈非常常見,植物、肉類、藻類、昆蟲和細菌都被不同的生物所食用,現在科學家首次發現有生物會以病毒作為食物。由於當今不同種類的變異病毒接連橫空出世,此次發現對於科學研究來說,無疑是一大進展。

由於病毒隨處可見,生物有時會在偶然的情況下吃到它們,但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人員德隆(John DeLong)想找出,是否有微生物主動食用病毒?以及這種飲食是否能支持個體的生理增長和群體增長。

德隆指出,「它們由核酸、大量的氮和磷組成,是非常好的物質,所有生物應該都想吃它們。當然,肯定有東西學會如何吃這些真正的好原料」。

據外媒《Atlas News》報導,為了測試這一假設,德隆和他的團隊收集了池塘水樣本,分離出不同微生物,然後加入大量的綠藻病毒(chlorovirus)。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該小組追蹤了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種群規模,以觀察後者是否正在吃掉前者。

果不其然,有一種特殊的微生物似乎正在吞食這些病毒,是一種稱為「Halteria」的纖毛蟲。在實驗裡,德隆與工作夥伴發現,在提取出來的池塘水實驗樣本中,Halteria2天內就有顯著成長、比起初多了將近15倍,而樣本中的綠藻病毒水平則是下降了100倍之多,反觀在沒有綠藻病毒的對照樣本中,Halteria就與初始狀態無異。

該團隊在後續測試中利用螢光染料標記綠藻病毒DNA,結果發現Halteria細胞很快開始發光,這有助於確認Halteria確實在消耗病毒。

德隆表示,這樣的發現也確實對於整個食物鏈的已知生態都有重大影響及改變;而據了解,Halteria最早被科學家觀察紀錄要追溯到17世紀,是在許多淡水環境中都能發現的常見浮游纖毛蟲。該研究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