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划獨木舟傳承海洋血統

台灣真有趣
【摘要2014/04/21中時】馬祖北竿島上有間獨特的中山國中,這裡的學生相當自豪他們獨特的畢業典禮。畢業當天,學生得划獨木舟到200公尺外的烏龜島領取畢業證書「證明自己是馬祖的孩子」,才可順利畢業。
這是前中山國中校長王花俤的別出心裁,他強調,「馬祖的先民是海洋民族,留給我們最大資產就是冒險犯難的精神,這樣的訓練傳承他們的精神和力量。」王花俤形容北竿擁有「如地中海般」的風貌,地域面積不到9.9平方公里,面對馬祖列島一共6250平方公里寬闊海域,隨便那扇窗一開都是海景。
過去曾以黃魚、蝦皮大宗漁獲維生的北竿鄉,一度為前線戰區,但漁業資源枯竭、戰地政務解除後,逐漸被人遺忘。2008年,教育部推行鄉土教育,當時擔任中山國中校長的王花俤藉由北竿的地利之便,選擇以「海洋教育」作為課程重心,聘請專業人士對北竿島上濱海動植物、地質、地形進行地毯式普查,並與校內老師一同編寫課內教學手冊。
課堂外,王花俤還設計了以北竿自然資源為活教材的「四季戶外教學」,除了春天探查濱海動植物、夏天操練獨木舟、秋天踏查島嶼地質,他更在冬天親自帶領學生察訪北竿的芹壁村,一同探究這個漁村聚落蘊含的文化。他強調,「與生活經驗結合的學問,過了10年、20年才不會被遺忘。」
在教育資源稀少的情況下,王花俤獨排眾議將離島建設基金補助部分拿來採購獨木舟。面對外界對這項運動安全性的質疑,他表示,所有的學習與訓練都是在專業人士技術指導下循序漸進,例如國一生只能藉由平台舟學習划船的基礎技巧,國二才能操作比較專業的海洋舟,到了國三才換成獨木舟。
曾經飽受批評的獨木舟運動,不但受到青年學子熱愛,現在更成為北竿島上夏季特色景觀,甚至發揚光大成為地方上一年一度的海洋雙星獨木舟競技比賽,替馬祖帶來觀光人潮。
獨木舟訓練的成功,也讓王花俤開始嘗試將馬祖其它獨有的戰地風光、閩東建築、神話等融入在地教學。他說,北竿本身有相當豐厚的文化內涵,他要進一步開發其它教學方式的可能性。
譬如,曾為戰區的北竿留下不少防空洞和戰壕,中山國中校園內也有碩果僅存的一座防空洞,王花俤與同學們發揮巧思和創意,聯手布置成藝術空間,還曾經邀請藝術家,利用當地素材,展出漂流木創作。
為馬祖教育貢獻良多,在當地教育界也已發光發熱30多年的王花俤,今年2月提前退休,未來打算更積極投入馬祖文史工作研究。他憂心,馬祖2年前通過博奕公投,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效不彰,未來在地文化恐怕逐漸消逝。
他形容自己是在「與時間拔河」,「馬祖未來無論發展觀光也好,推動加入世界遺產也好,都需要大量文史資料,及大量從事文史工作的人才投入。
馬祖以400多票的差距,讓博弈公投過關。至於《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目前已經立法院初審通過。站在反對立場的王花俤表示,「不排除3年之後,再度發起博弈公投。」王花俤指出,馬祖根本沒有條件設立賭場,光考慮水、電、環境承載量都是很大的問題,就連交通困境也有待解決,該思考的是除了破壞自然環境,是否還要付出更為龐大的社會成本?
這些年來馬祖一直積極推動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在推動上有相當大的困難。雖然如此,王花俤對馬祖的戰地文化還是相當自豪,他指出,「馬祖戰地坑道密度為全世界最高,幾乎是每三步、五步就能見到一個坑道,也被文化部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之一」,他說,今年即將邁向申遺的第5年,我們不會放棄,仍會繼續推動下去。
馬祖平常人煙稀少,但每逢元宵節期間的「擺暝」和「迎神」,便會湧現返鄉人潮。擺暝是福州話,就是「排夜」的意思,村民會在夜晚開始陳設酬神的供品,各島各村的鼓板樂隊,也會配合「迎神」遶境的隊伍行進。讓馬祖全員動起來的「擺暝」,「幾乎就像是媽祖遶境一樣熱鬧」。這項流傳百年的儀式,近年也透過文化祭典讓更多來自外島的人參與。
「扛乩」是北竿「最具看頭」的迎神繞境儀式之一,四名扛轎人員一邊「扛乩」、一邊躍動,形成「人神共振」畫面,他的父親也曾扮演乩腳扛轎的重要角色,還得負責充當神明翻譯,將「神明指示」說給人聽。他回憶,「每到這時候總是全家總動員,母親負責製作酬神祭品,姊姊和妹妹拿骨牌燈、跳花旦,父親偶爾還得負責指揮隊伍前進。」
民間信仰為何對馬祖人如此重要?王花俤說,「馬祖北竿孤懸海隅,在醫療不發達的年代,舉凡求神問卜、治療疾病等疑難雜症,都可透過扛乩問神求得解答。現在醫療普及了,儀式遂成為喚起及凝聚鄉親的一股力量。」
在人口外移及少子化影響下,王花俤為避免這項百年流傳的文化失傳,閒暇之餘也投入當地民間信仰調查和文史研究,1990年起陸續出版《馬祖民間信仰調查和研究》、《擺暝》繪本,還曾被選為「2012馬祖之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