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04/15
自由 劉黎兒】Q:我看報導,日本在福島災後把核災的避難圈從災前的10公里改成現在30公里圈,在台灣如果是30公里圈,則大家都無法逃命。
A:是的,台灣是全球唯一在30公里圈有500萬人口的地方運轉核電,事實上台灣北部3核電廠的30公里圈是650萬人,連日本災區的地方首長來台,聽了都搖頭,覺得台灣的核電根本不能運轉。
台灣在福島災後才好不容易把核災緊急應變計畫區範圍,也就是「逃命圈」,從5公里改為8公里,但這根本不夠,更別說學美國對於福島核災後「逃命圈」還指定為80公里了。
日本最近為了核電重啟問題,發現全日本核電30公里圈的共21府縣,需疏散人口從原來的70萬變成500萬人口,要疏散非常困難;其中至少有11縣至今無法提出避難計畫,做不出「避難時間預測」,而且半數以上的地方縣政府還沒法擬定居民避難計畫,因此許多地方政府或居民團體,反對在如何逃命都不知道的曖昧狀況下,重啟核電?
許多地方政府雖算出疏散30公里圈所需用的時間,但大都紙上談兵,像曾來台的東京都國立市前市長上原公子指出,日本鳥取縣曾實際舉行2萬3千人疏散演習,租了89輛巴士,每輛巴士來回跑8趟,花費11天才疏散完畢。
此外,人口292萬人的茨城縣試行要做100萬人疏散計畫,因為茨城縣現在還有東海核二廠,若是30公里圈,則避難人口必須從原來10公里圈的24萬人變成98萬人,但即使租用了該縣所有的巴士,也只能疏散3分之1而已;
而如果用自家車逃命的話,則單單5公里圈裡8萬居民中有9成要逃到圈外去的話,都得費時15小時;而10公里內有24萬人、20公里內有75萬人、30公里內近百萬人,如果加上天氣不好或高速公路閉鎖等,會更花費時間,完全不知道多少天才能逃出高危險區。
茨城縣表示,每個市町村各自擬定避難計畫,設定逃生途徑,但許多市町村事前沒協調,逃生路都是重複的,真要逃生時,會讓塞車更嚴重化,而且選定的避難所也很多是重複的,實際上無法收容那麼多人。
福島核災發生時,雖然福島核一廠的30公里圈只有14萬人,但當時發生交通堵塞,連福島核一所在地的雙葉郡的居民都無法抵達避難所。日本災後成立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基於此項經驗的反省,在圈內大量增設輻射偵測顯示器,讓居民理解附近輻射劑量,也要求具體的逃生計畫,但許多地方政府沒有核災經驗,沒能力制定;而且如果天氣不好,有些地方連預定的渡輪、直升機等都不能用,避難計畫的實效令人懷疑。
台灣北部三個核電若釀災,根本無法逃生,而核三也是連所在地的恆春居民都無路可逃,根本不能續建或運轉了,一旦發生時只有等死一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