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2nd mvmt
【摘要8.17.2013自由】68年前,八月十五之後的這時際,臺灣處於跨越國度、跨越通行語文的徬徨、迷惘階段。省思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前、後的臺灣歷史,小說家吳濁流(1900 ─1977)的《亞細亞的孤兒》和《無花果》、《臺灣連翹》三部曲,應該是臺灣人必讀的經典。但我們的本國語文教育並沒有這樣的視點。
我們的本國語文教育是以「中國」為國家基盤,以「中國國民黨」的殖民統治性為方針,缺乏近代進步意識與新文化視野。同樣屬於殖民體制,比起日本時代殖民政權的自信,戰後殖民政權因為流亡性質,思想控制壓迫更為嚴重。本國語文教育不是啟發,而是壓制的枷鎖。
《亞細亞的孤兒》原名《胡太明》,是吳濁流在日本時代末期開始寫作的文學見證,以日文記錄臺灣人的悲哀命運,更跨越到戰後面對祖國的迷惘。1946年,分篇發行;1956年,在日本出版全本;1959年,以《孤帆》為名,在臺灣出中文譯本;1962年,又另出版中文《亞細亞的孤兒》。
《無花果》是吳濁流的自傳性小說,於1969年完成。描寫的是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到十月十七日,國民黨中國軍隊、行政長官公署官員搭美軍軍艦四十多艘來臺的六十天「臺灣在無政府真空狀態下,安靜平和、自律自治的日子。」但臺灣青年在基隆碼頭構築望樓遠眺、期盼的祖國軍隊到來後,卻成為臺灣人必須承受、無法承擔的悲哀。這本書在1970年出版時,遭禁,後收於「新台灣文庫」(前衛出版)。
1973年,吳濁流74歲時,發表《臺灣連翹》一部分,對二二八事件有指陳、揭露許多半山(附和國民黨中國來臺接收、並出賣臺灣人得名得利的一些日本時代前往中國參加中國國民黨者)的罪證,生前遺囑交代死後十年、適當時際出版。後收於「新台灣文庫」(前衛出版)。
歷史藏在文學裡,終戰前後的臺灣際遇在《亞細亞的孤兒》和《無花果》、《臺灣連翹》的書頁之中。臺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這就是要翻閱的文學,要細讀的歷史。生活在臺灣的人們不能只被眩惑在大江大海,我們小小的島經歷過不斷被殖民的印痕。生活在這土地的人們,要閱讀、凝視這樣的歷史。
參考資料:
日本不如德國 中國不如日本【摘要8.17.2013自由◎ 左宜孝】近日,香港中國和台灣部分媒體,一再以批判方式報導日本閣員參拜靖國神社,認為是缺乏引發二戰的反省。軍國主義復辟!
而815是二戰太平洋終戰六十週年,台灣也有保釣人士向日本抗議釣魚台主權,相關報導也多會批評日本不忘「軍國主義」。而且會引伸談到日本可能的修憲恢復軍隊,還有社論比較德國戰後的反省自清,認為日本不如德國!
人類對於戰爭和政府的檢討都是必要的!問題是『不要兩套標準』。能說出「日本不如德國」的媒體,為何不能常常大聲說出「中國不如日本」?
日本再次走向軍國主義,就該譴責!但中國現在不是武力威脅台灣?並且高比例軍費擴張的軍國主義嗎?
日本十九世紀末開始軍事侵略。但中國歷代領土,不都是軍事侵略來的?現在統派跟中國一起唱和「恢復大清領土」,不就是恢復軍國主義獨裁政權?釣魚台如果因為太平洋戰爭要歸還,那二戰後中國才佔領的西藏呢?
中國人歷代打贏就說「大漢天威」,打輸就說「列強侵略」,就是不願意用二戰後民主自決標準進入文明世界,承認台灣的自決!所有關於日本、中國的兩套標準報導—都源自於二戰前落伍的「種族主義」,反文明!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