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台灣觀光的出路

【摘要2017.11.15.蘋果】中國一向政治干預經貿,為「懲罰」蔡總統拒絕說出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遂大量減少中客遊台,這對自由經濟是嚴重的規則破壞,也是川普口中責罵的「不公平貿易」。好在東南亞國家與日韓遊客及時填補了部分空隙。
跨國觀光是無煙囪工業,全球每年經營規模達上千億美元,是各國以洪荒之力向世界各國人民爭取觀光的原因。
飛機普遍使用前,只有富裕人家和位高權重者有能力出國。那時的旅遊有4項特質:有閒、有錢、時間及空間都受限制;旅遊作為財富象徵,直到飛機被普遍使用後才消失。飛機縮短了時、空,並使一般中產階級能夠負擔得起機票,於是大量遊客穿梭世界各大洲。
剛開始去觀看異國的風景、建築和名勝古蹟,等多數人都去過了,20世紀最後幾年流行「融入式」(我在裡面)旅遊,取代「旁觀式」(我在外面)旅遊模式,流行自由行背包旅遊,看地圖及手機GPS,懷著自我放逐的心情天涯海角,回來或寫書、或演講、或炫耀,延伸旅行況味。 
這種目前流行的參與式旅遊,著重名勝古蹟,更著重融入當地的衣食住行,特別是飲食。去泰國能不喝海鮮酸辣湯嗎?去德國能不吃豬腳嗎?去法國能不飲紅酒嗎?去西班牙能不嘗海鮮飯嗎?加入當地生活成為當代旅遊趨勢。 
所幸台灣已了解此趨勢,各地紛紛修建在地指標性建築、民宿及當地著名小吃。台灣在國際上鼎鼎大名的「鼎泰豐」小籠包、鳳梨酥、太陽餅及士林夜市、基隆廟口等許多極富地方特色的飲食,都是觀光客來台的口味必修課。 
台灣料理可向聯合國申請文化遺產、積極爭取米其林手冊的列名及遊程,將受國際觀光客歡迎與口碑。等台灣爭取到米其林星級榮譽,有可能被列在中國範圍內;但是我們仍應積極爭取,就像世大運。
台灣料理須升級,重視清潔美觀,營造高級的精緻印象與包裝,就像早年日、韓、泰、港、星的料理,從廉價低端層級,向上提升為國際名食,單位價格是台菜的數倍。台北市觀傳局正在如此計劃,可作為台灣各地觀光計劃楷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