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不僅需要金援 孩子更缺學習典範

【摘要2017.10.05聯合報】單純的經濟援助或教育已經無法順利讓貧窮兒脫貧。社福團體認為,「長期的陪伴」,才是協助兒童脫貧的關鍵。扎根偏鄉超過十年的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也表示,會盡可能協助政府或民間團體力有未逮的「死角」,維護貧窮兒的基本人權。
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暨鴻海基金會董事劉宥彤坦言,貧窮沒有萬全的解方,貧窮兒需要社會給予助力。她認為,貧窮不只是呈現在物質匱乏上,不只是沒飯吃、沒衣服穿這種表面的問題,而是各種條件的更深層次問題,比如欠缺學習的典範
她舉例,永齡物資的捐贈,曾在霸王寒流來臨時捐贈貧窮兒需要的棉被、睡袋,也曾贊助無法取得政府補助的單耳聽障兒童;另外,為了增加文化刺激與想像,永齡曾帶弱勢學童到香港去參觀客機駕駛艙、空廚,體驗不同的職涯角色。
最近舉辦「鴻海獎學鯨」,除了符合低收與中低收入戶大學生可以參加,還增列給因為補貼家用而去打工被取消補助資格的大學生,因為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夢想與盼望,讓他們有動力去學習達成,讓他們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劉宥彤說,鴻海就像大鯨魚在世界遨遊,但台灣終究是家鄉與歸宿,台灣遇到災難與困頓時,鴻海都會挺身而出。
台灣世界展望會國內事工處處長林秀慧表示,教育或許能脫貧,但「教育」不只是課本和學歷,「貧」也不是單指金錢的匱乏。她認為,應給予孩子「更豐富的生命經驗」,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有發光發熱的平等機會。
社福團體常提供貧窮兒許多陪讀計畫。「『陪讀』重要的不是『讀』,而是『陪』。」林秀慧說,讓孩子在陪伴的過程中,看到示範和希望,也提供他們與社會的連結。林秀慧指出,世展會的目標都是為貧窮兒重新建立人際網絡,讓他們有人陪伴、擁有一個提供溫暖與希望的社群。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也表示,貧窮兒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缺乏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兒盟會在陪伴的過程中,挖掘孩子的長才並協助他們圓夢。兒盟曾贊助經濟弱勢兒童學鋼琴,目的不是希望他們當鋼琴老師,「而是給予他們站上舞台的信心,讓他們相信,夢想可以靠努力達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