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和痛風石Say Bye Bye

【摘要2017.3.24.蘋果】痛風是疼痛最為劇烈的一種關節炎,當痛風發生愈久,又沒有長期降尿酸治療,產生痛風石的機會就愈高。根據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陳峙仰主任提供的痛風病患觀察數據,一般來說,痛風石的比例大約占所有痛風患者的20%,痛風石的比例在最近這幾年有上升趨勢,以民國100年的痛風病人比例數字來說,發現痛風石的比例已經增加到30%。為什麼會這樣呢?
陳峙仰主任表示,臺灣的痛風患者通常都是感覺到痛才去找醫師,並不會想到要長期穩定控制尿酸,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初期痛風大約一到兩年痛一次,接下來就會愈來愈頻繁。當血液中尿酸濃度長期過高,它就會和膽固醇一樣開始在體內囤積,而尿酸很容易在關節、末梢等體溫較低的處結晶沉積,起初會以急性痛風發作呈現,關節會變得紅腫發熱,痛一陣子後,它的結晶愈來愈多,痛風石就這樣長出來了。 
有些病識感較低的痛風病患,即使身上長出痛風石也不以為意,頂多就是外觀稍微醜一點,所以也不會積極理會,不過,陳峙仰主任表示,如果不好好治療,痛風石會不斷長大,就跟蛀牙的坑洞越來越大一樣,且痛風石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會誘發免疫反應,侵蝕破壞掉痛風石旁邊的骨頭跟關節,嚴重時甚至整個關節會像骨折一樣斷裂掉,以目前的醫學技術來看,蛀牙的洞尚可填補,被侵蝕的骨頭卻是無法修復的,一旦進展到此階段,對病患的生活以及工作會產生偌大影響,因此,早期治療相當重要。
提到痛風石的治療,很多患者認為只要開刀割除就會好,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陳峙仰主任解釋,由於痛風石最主要是從關節面長出來,開刀只是將突出的部分削平而已,但是關節面的地方無法用手術清除乾淨,若是挖掉整個痛風石則也會破壞到正常的骨頭,所以手術對關節不見得有利,而且手術之後,若最基本的高尿酸問題未獲得穩定控制,過沒多久痛風石還是會長出來。
另一個不建議開刀的原因是,痛風石的皮膚表面血液循環較差,手術開洞清除的同時,也會破壞皮膚的血液循環,導致傷口癒合相當慢,常有患者已開完刀半年,傷口仍經常潰爛,一直滲出組織液,甚至細菌感染,需服用抗生素又不幸影響腎功能,實在得不償失。 
因此,目前的痛風診治指引,都是運用藥物來做有效控制,陳峙仰主任表示,透過藥物治療的患者狀況非常好,只要耐心和醫師配合、透過醫生詳細的診斷後使用藥物,就能逐漸瓦解痛風石。新一代的降尿酸藥物問市後,不僅藥物過敏較少,腎臟功能不全或肝硬化病患皆可以使用,解決了過去藥物治療的死角。
此外,要特別提醒的是,若有痛風發作的情況定要馬上就醫、安排檢查,看是否有長期藥物治療的必要。此外,家族成員中曾有罹患痛風的人也是發生痛風的高危險群,陳峙仰主任觀察到臺灣的遺傳相關的痛風患者比例超過5成,且對於這類遺傳性的痛風患者,只靠飲食控制是不夠的,須使用藥物治療。
陳峙仰主任觀察到痛風的高危險群通常具備下列特徵: 
1. 年齡超過30歲以上。 
2. 常作劇烈運動的人(如打籃球、棒球、舉啞鈴等)。男性罹患痛風的比例高於女性。 
3. 有痛風家族病史。 
4. 中廣型肥胖的人(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腰圍超過80cm) 
5. 有飲酒或嗜酒的習慣。 
6. 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富含「高普林質」的食物。 
高尿酸血症是什麼?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而判斷過高的指標是血中尿酸濃度大於7mg/dL。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包含:攝取富含或導致普林合成增加的食物、尿酸的合成增加、腎臟排除尿酸受阻、腸道排除尿酸受阻、體內酵素異常、疾病或化學治療、遺傳基因、藥物(如利尿劑)的使用等。

高尿酸血症可說是造成痛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雖不表示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會發生痛風,但是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能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尿路尿酸結石等,且常併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