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嚴長壽:馬若被老闆開除幾次 就不會像這樣

教育啟迪
Janine Jansen performs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1. movement part 1
【摘要2014/08/27 聯合報】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在台東演講時,以總統馬英九為例,他說,馬總統當初如果在美國多接觸底層、了解底層,最好被老闆開除幾次,而不是一回台灣就當總統英文秘書,如今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看不到最底層。
嚴長壽昨受邀到台東縣中小學校長會議演講,談到公民的素養,嚴長壽說,不應縱容立委任意羞辱官員,導致人才不願意任官服務;所以會出現羞辱官員的立委,責任在選民,選民的公民素養不好,就助長這些立委的氣焰,「應該告訴這些立委,我不希望你這樣做。」
嚴長壽說,在目前情況下,人民缺乏判斷是非的思辨能力,很容易被政治人物綁架,台灣不只是領袖一個人的問題,無論由誰執政,五、六年內台灣政治不會太安定。
他感嘆,學生們往往被保護太過,不論在家或在外面,多少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權,如果馬當時不要靠關係,能在美國底層多歷練十年,去做一些工作,接觸底層,了解底層人民的生活,最好還要讓老闆開除幾次,而不是享受特權回台灣當總統秘書,也不會是現在這樣子,看不到最底層。
嚴長壽說,現在部分大學生只學會自由和抗爭,卻沒學會紀律和思辨,自由卻不自律;喜歡遊學卻不留學,缺乏國際觀,未來出社會可能比扎實學技術的高職生還不如。他對著台下的中小學校長們說,「你們的責任很重大」。
他表示,曾有大學教授向他訴苦,班上有六十個學生,但每次上課只能看見廿人,有的學生到學期結束還不認識;學生上課不是滑手機就是聊天、睡覺,校長又規定不能當人,真不知道該怎麼教下去?「這種慘況不是少數的現象,而是普遍現象。」
嚴長壽說,會出現鄭捷這種學生,應該檢討當前的教育體系,否則學生時是這樣,未來成為公民恐怕也差不多。
李鈞震:
1.        「教育」的第一重點,不是進明星學校,而是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生活習慣;教育,第二重點是,老師與家長要「以身作則」,要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生活習慣。嚴長壽沒有抓到重點。
2.        「馬總統當初如果在美國多接觸底層、了解底層,最好被老闆開除幾次」,他可能仍然無知;因為有能力去瞭解底層,都是學有專精的人,馬英九對於法律並不專精,他縱使生活在社會底層,仍然會自我感覺良好,仍無法學到同理心。有專業技能的人,比較有可能具備同理心
3.        嚴長壽雖然出身飯店業底層,但是磨練出「專業素養」,所以可以看到許多問題,可以具備同理心;許多飯店業的基層人員,工作一輩子,也不知道如何改善飯店的服務品質,因為缺乏「專業素養」。教育,第三重點是,要學習「一技之長」,具有專業能力。
4.        學生「不好學」,主因是老師的「教學能力」有問題,無法因材施教,或老師自己無法以身作則。
5.        人民,不應縱容立委任意羞辱官員,人民必須分析清楚立委有沒有「一技之長」,有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生活習慣;如果都沒有,可以100%確定他一定是權貴中的敗類。
6.        政府的政務官,如果沒有「頂尖雙專長」,沒有「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卻「外行領導內行」;他一定是米蟲、敗類,絕對不可能有例外。
7.        對於敗類官員,如果立委沒有羞辱他、讓他知恥下台,這立委一定是超級大敗類。 教育,第4重點是,權貴階級都應該具備「社會上頂尖的雙專長」。
8.        學生只要磨練出「專業能力」,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有頂尖雙專長才掌握權力」,就可以學會自由和抗爭,也必然同時學會紀律和思辨。
9.        這世界上許多人經常被老闆開除,但是一生都不會學到教訓;一個人能夠「反省」,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少數的天才,才能自然的做到。大多數有反省能力的人,都是因為具備頂尖專業素養博學多聞2個條件。
10.     馬英九總統的人生弱點與缺陷,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生活習慣,所以孤陋寡聞,他也沒有專業素養,考不上台灣的律師執照,所以判斷力經常出差錯,他當然更「缺乏雙專長就掌握大權力」,所以不得不禍國殃民。對權貴階級而言,「無知」就是一種大罪惡
11.     陳水扁最大的人生弱點與缺陷,沒有養成「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沒有多才多藝,所以生命很無聊,因此思想很單一。
David Oistrakh plays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2nd Mov.)
女王的教室【摘要2014/08/27邱祖胤 中時如果你的孩子問你,「讀書這麼辛苦,又不見得上得了好學校,就算有學校可念,未來卻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讀書?」身為家長的你,要怎麼回答?負責擬定及執行教育政策的學者官員,該怎麼回答?
近來網路瘋傳2005年日劇《女王的教室》片段,短短8分鐘影片,卻解答了許多大人回答不出來的問題。高潮就出現在一場有督學、家長觀摩的課堂上,學生們輪流發問,刻意給老師難堪。
「老師妳曾說,不管怎麼學習,就算進了好的大學、好的公司,也沒有任何意義,那為何還要讀書呢?」
女教師好整以暇的回答:「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你想不想要去做。這世界上有許多不能理解的事,也有許多美好的、開心的事,面對這一切,作為一個人,自然想了解更多、學習更多讀書,是培養你基本的學習能力滿足你的好奇心。但你想不想去探索這個世界,關鍵還在你自己。」
老師進一步強調:「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不能稱為人,可說連畜生都不如,連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都不想了解,還能做什麼呢?
女教師瞄了現場的大人,又意有所指的說:「這世界上有很多大人,裝得好像什麼都懂的樣子,那都是騙人的,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過,當你對這個世界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你就死了。」她的結論:「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教育是百年大計,但如果「教育」變成滿足大人成就感的機器,變成政府騙選票的工具,弄到最後孩子一點都不想讀書,還得大人強逼才願意讀,甚至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這樣的教育,不辦也罷
有人讀書為求功名,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變化氣質,有人為了修身養性。但其實「教育」最可貴之處,還在於讓受教育者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持續關懷人類及土地的慈悲心。不能本乎此心,你的名氣再大,錢賺得再多,成就再高,對世界的危害就可能愈大。
面對複雜的教改,你、我和孩子們,更要清楚知道讀書的目的。政策再爛,書還是要讀,別跟自己過不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