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不為錢那要為什麼

教育啟迪
【摘要9.17.2012蘋果 賴天恆】日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先生面對畢業生到澳洲打工當屠夫的議題時,表示「工作沒有高低,都是人生經驗,但建議年輕人打工不要只為了賺錢,而要有『多元目的』,利用機會多拓展視野、增加閱歷。」事實上依當前局勢,打工只為錢很自然。有問題的是社會,而不是為了錢的個人。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 3rd movement

「這個社會到底推崇什麼?」,社會所推崇的,不是名就是利。進一步來說,追求權位往往是為追求更大的利益。雖的確有少數人可擺脫所謂的主流價值,但主流根植於多數人。基本上目前大學科系的排行,就是金錢潛能排行榜,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警訊。
下一代從小就被如此教養:你喜歡做什麼、覺得做什麼有成就感、什麼對社會有貢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賺錢。在這樣教導下,即使不喜歡、沒成就感、覺得沒意義,人多半還是會照「主流」去選擇。
就某方面來說的確「職業無高低」。因為只要能賺錢,就是好工作。與台灣社會目前提供的就業方案比較,一個從小就被教導「向錢看」的人,選擇一個薪資更高的度假打工機會,自然是更為合理。
教育部長語重心長地提醒要有「多元目的」、充實自己。但是如果繼續追問,「為什麼要有多元目的」、「為什麼要充實各方面的能力」,若答案不過是「為了更有機會找到賺更多錢的工作」,那麼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如果再怎麼充實,畢業後還是只拿到香蕉般的待遇,那何必充實自己?倒不如留在那邊繼續打工算了。
一方面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向錢看」;另一方面「只出得起香蕉(價格)的公司,當然只請得到猴子」。在以金錢為唯一考量的社會,應當鼓勵、推崇那些只為了錢度假打工的大學生才對。
要新鮮人多充實,就必須拿出比香蕉(價格)更好的待遇;但若要大家不「向錢看」,就必須從教育著手,讓大家明白除了錢,還有更多有意義的東西;明白要選擇有成就感的道路、為社會做更多貢獻、追求其他更值得追求的東西,這樣才不會窮得只剩下錢。「不為錢,那要為什麼?」
參考資料:

李鈞震:
1.     蔣偉寧、施顏祥、尹啟銘、江宜樺、馬英九若不是為了名與利,絕對不可能去當官;蔣偉寧從讀大學開始,就是一直在為名利奮鬥。當了部長,可以累積更多更高的名利。
2.     馬英九若不是為了名與利,就應該溫良恭儉『讓』給宋楚瑜執政,結果不但不讓,還經常口出惡言污辱我們原住民。顯然馬英九團隊的「名利心」、「貪婪心」與「族群歧視」相都相當嚴重。
3.     馬團隊的絕大多數成員,從年輕開始就沒有參加過世界性的環保組織、人權組織、言論自由運動……,顯然相當沒有社會正義感,一直在為名與利奮鬥殷瑋、蘇俊賓一定不敢否認,他們的努力都是為了把國民黨的『黨產』(霸佔國家資產的贓款)當薪水
4.     如果國民黨的黨主席、中常委們、黨工們沒有把『黨產』(霸佔國家資產的贓款)當薪水。誰要幹!成為國民黨黨員,最主要的人生目的是,培養貪婪的心,霸佔國家資產據為己有,叫飛碟趙少康洗錢。
5.     出國辛苦打工,是一種相當嚴苛的磨練,符不符合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