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學生權力的誕生

台灣史
【摘要12.7.2012何明修 蘋果】歷史會記得2012年是台灣學生權力誕生的關鍵時刻。在3月底的文林苑案,300位學生聚集守夜。他們雖被強制驅離,但市政府被迫擱置所有的都更案,文林苑至今仍未動工。
Brahms: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在夏天的華隆罷工中,學生不僅用身體直接阻擋資方的貨車,鼓舞了200多位失業勞工的鬥志,最後獲得遠比原先更好的資遣條件。在台大校慶中,學生以行動聲援面臨威脅的紹興社區。結果校方同意讓步,與居民簽定和解。
自從1995年的政黨軍退出三台運動,媒體改革長期以來是少數學者的倡議活動。如果沒有「學生走路工」事件,沒有威脅控告學生,中嘉與壹傳媒的購併案不會引發目前的喧囂風波。正由於招惹到學生,才有後續的731遊行、901「反媒體壟斷」遊行、1126佔領行政院與1129再戰公平會抗議。
在不同議題上,學生權力的登場改變了原先的對抗格局,產生了實質的影響。年長世代還不一定能聽得懂青年學生的聲音,他們拘泥於舊時代的思維與詞彙。有些人擔心學生淪為在野黨的打手,不當地模仿政治人物的講話語調,不敢打破「學生純潔性」的迷思。部分人士甚至迫不及待地搬出「天地君親師」的封建倫理,進行道德裁判。
事實上,在2008年的野草莓運動,學生還擔心自己被「抹綠」;但是4年後,學生變得更成熟與自信,他們很清楚自己是在利用政治,而不是被政治所利用。
在一波又一波的主流媒體打壓下,台灣的學生權力反而更形壯大。學生們最依賴的媒介即是臉書,這個曾掀起阿拉伯之春的網路媒體,已經成學生權力的最有效動員管道。
追根究柢,學生權力為何發揮作用,令衛道人士畏懼?原因在於他們勇於質問兩個台灣當代社會的根本問題,亦即是公平正義中國因素。在退休軍公教人員死抱著18趴與春節慰問金,勞工卻面對勞保破產,年輕人起薪直直落的當下,階級之間與世代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
學生力挺迫遷戶、失業勞工,他們即是在捍衛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避免進一步的社會撕裂。此外,對於年輕人而言,中國因素不再是先前的文攻武嚇,而已經直接進入本土社會。如果我們的警察忙著沒收中華民國國旗,但是卻對於揮舞著五星旗的急統派群眾視若無睹,那麼我們的政府到底是在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台灣人民?
如果掌權的年長世代不願認真面對公平正義與中國因素,無能提出解決對策,那麼青年的「平均餘命」比我們更多,無論好壞,未來的台灣社會將是由他們來承繼。
參考資料:
林榮三賄選黑金大現形【中國時報2012.12.07摘要】即將在今天出刊的《時報周刊》,「林榮三黑金全現形」專題報導指出,三重幫要角林榮三(國民黨籍),自35歲踏入政壇,先以錢換權,當選立委、監委,接著以權變錢,事業愈做愈大,旗下除了建設公司、銀行外,還擁有自由時報,還一度想染指台視,但因手段太粗糙,引發社會譁然,最後功虧一簣。
六十四年立委選舉林榮三(國民黨籍)的主要對手是黨外大老郭雨新,有不少民進黨重量級人物,如林義雄、姚嘉文、陳菊、邱義仁等幫郭助選,當時選戰激烈,選後更爆發台灣史上第一起賄選官司,雖然郭雨新沒有翻盤成功,但郭的辯護律師姚嘉文和林義雄卻在官司後,整理法庭辯護過程,以及相關人證物證等,出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虎落平陽》,希望藉此留下歷史紀錄。
當了五年增額立委後,林榮三(國民黨籍)決定不再爭取立委連任,改選由省議員間接投票產生的監察委員。報導直指,理由很簡單,「選監委只要擺平幾個省議員即可,不像選立委至少要十萬票才能當選」。
六十九年,林榮三(國民黨籍)以最高票當選監察委員,一當就是十多年,其間還想爭取監察院長,由於林榮三金牛形象深植人心,雖然有李登輝護盤力挺,國民黨還是不敢冒大不諱提名,但林榮三就是林榮三,即使眾人皆曰不可,他還是在反彈聲中,搶下監院副院長寶座。
宋陣營的前立委劉文雄則表示,林榮三因宋楚瑜反對,只爭取到監院副院長,二○○○年總統大選前爆發興票案,《自由時報》每天以頭版、二版大篇幅報導興票案,對宋楚瑜進行打壓,他同時舉前汐止鎮長廖學廣為例,當年林榮三也發動《自由時報》全力圍剿,汐止人都知道林榮三旗下媒體如何公器私用。
紹《虎落平陽》這本書,這是台灣第一本忠實揭露地方選舉買票、作票情況的書,戒嚴時代無人敢報導、揭發的真相,都在此書中一一呈現。這本書是民國六十六年由林義雄和姚嘉文合著,內容揭發黨外大老郭雨新控告林榮三(國民黨籍)賄選風波,文中詳述賄選官司所有人物證,成為當時黨外的民主教材。
該書舉發,林榮三(國民黨籍)「挾其財富,於六十四年十二月五日迄十九日,競選活動之間及其前,以及十二月二十日投票日,均曾以不正當手段賄選,即以十二月二十日投票當日而言,在其所居地三重市,即曾由里長在投票所之前,公然交付香皂與選民,要求投票選舉被告……,依選舉辦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自屬當選無效。」
這宗台灣選舉史上最有名的「香皂買票」案,在六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雙方初次交鋒。在庭上,姚嘉文也很坦白地說:「審判長及兩位庭上推事,也很清楚在這個訴訟,我們要尋找證據非常難,證據被湮滅了,證人被封鎖了,可是我們好不容易得到這麼多的證據。」
姚嘉文當場提出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中國時報》做為佐證,報紙標題上清楚寫著:「投票可領香皂,你有我沒有,紛紛爭取補發,鎮所感困擾」。小標則是「新莊官員打探,事出有因,確有某人曾備送」。報紙亦詳盡報導:「新莊鎮公所有關人員曾出面打探,獲知某候選人本曾有意贈送……,此間選民仍未沒能分到香皂一事耿耿於懷。」
里長們雖表示「香皂錢是辦公費用節省下來的」,但姚嘉文提出:「台灣的里長沒有報酬,工作又多,每個月的辦公費用只有幾百元,要省出兩萬元,省十年也省不到。」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