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全球觀測站〉英國學校 「好」在哪

教育啟迪
【摘要11.13.2012自由】兒子開始要上幼稚園起,附近到底有哪些好學校就成為我們這些家長的話題之一。讓我印象很深刻是傑克的媽媽茱麗,她笑著回答我問好學校的問題時說:「能夠啟發孩子,提供孩子許多學習機會的學校,就是好學校呀!
Evgeny Svetlanov conducts Rachmaninoff Symphony No. 2 (4/4)
於是我開始探索英國人對「好」學校的定義。發現從小學開始,他們就很注重學習啟發,摒棄教條式教學舉行很多活動、要求家長配合的方式教學。北英格蘭附近所有公立小學的特色是「小」,一個年級通常只收一班,一班最多收到30名學生。也有大校,所謂「大」是一年級有兩班,整個學校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生加起來,也不過四百多名學生。
從幼稚園開始,就發現除了讀寫聽唱的學科之外,學校也並重社區的融合與認識、生活技能配合整體環境、社交技能等其他非學科,但在生活裡很應該受到重視的東西。
他們的幼稚園不是托兒而已,還教團隊生活與紀律、怎麼交朋友與跟人社交相處、怎麼有信心地拿起畫筆、對樹木跟植物的生長有興趣、對周遭生活的了解、協調與應用……對一個初要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多元又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強塞他們認字背詩詞來得有意義又人性得多
學校也很注重環保,鼓勵家長把家裡不要的衣物玩具拿來學校回收或轉賣。學校每學期會有一次捐物義賣,我在那裡可以找到兒子喜歡的DVD、或是明年萬聖節他可以套下的扮鬼服裝。
回收則是讓老師孩子可以用某些家裡不要的器材做勞作,像是每學期末班上的戲劇表演,道具服裝可能都是利用這些素材做出來的。
英國幼園很注重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一本發展報告書,裡面密密麻麻寫著孩子哪天哪段時間做了什麼、回答什麼、跟誰玩什麼……不得不佩服老師們辛苦的記錄、觀察跟耗時的工作。
學校不只要注意接送安全,孩子個別的心理跟個性發展也都必須關照到。這些方面除了面對面的單獨家長會之外,每學期都有提供家長問卷可以反映意見,公立學校的這類問卷有些可以公布,有些則直接密封給督導開啟,做為他們評鑑這間學校辦學級數的證據跟參考。
家長也有權獲悉子女所就讀學校的詳細資訊、在為子女選擇學校或幫助子女選擇職業和學科時,有權獲得協助和建議等。
家長意見也會納入督導系統的學校評價中,如果學校未能向家長和學生提供以上權利,家長和學生都可直接向學校、管理機構、地方教育部門甚至地方政府提出申訴。如果有多數家長對一所學校不滿,地方教育部門就必須採取撤換學校負責人、督促學校改革、在當地建立新的高品質學校等因應措施。
英國在2009年發布了一份基礎教育改革白皮書,稱為《你的孩子,你的學校,我們的未來:建設21世紀學校體制》。裡面提出對教師施行「年檢」制度,教師資格每5年審查一次。所有教師和校長都需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以跟上發展並獲得公眾信任。無法達到要求的教師可能會失去教師資格,公立學校老師會被督促做教師進修。
英國公立學校的老師似乎很難「一本教材行萬年」,只要學校一更新教學設備、政府頒布新教學理念、校長要求老師更新教材時,老師都會被建議去做在職進修,好用最新的方式、技巧跟設施來應付現在「非常容易更新技巧跟觀念」的新世代。
但是英國家長在新政策中也必須負擔起更明確的義務。像是兒子入學前,我們就必須簽訂一個每年履新的「家校協定」,讓家長了解自己在子女教育及行為方面的責任,認知學校的紀律並承諾充分參與孩子的教育,像是監督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穿規定校服跟準時上下學等。
不履行協定而讓子女不服學校管教的家長,學校有起訴權,讓院方判定是否該強制家長參加培訓班或繳付一千英鎊的罰款。之後針對頑名不知悔改的家長,還可能被送監坐牢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