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無力管教的父母

教育啟迪
J. Haydn - Hob I:50 - Symphony No. 50 in C major (Solomons)
【摘要2016.6.16.蘋果 鄭凝淵】近日媒體報導新竹一位郭姓單親爸爸被3名未成年子女設局指控家暴,而在受訪時表示管教權被《家庭暴力防治法》所剝奪,「打」、「罵」都是家暴行為,致使該父親深感無力,最後決定對其子女提告,欲循司法途徑解決家庭問題。
此外,高雄發生一起13歲少年與母親發生口角,母親作勢致電113保護專線後,少年負氣離家並跳樓自殺不幸逝世。兩起新聞事件均呈現父母在管教上之無力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中,孩子們取得訊息的管道多元,且透過學校宣導暴力防治觀念,對於兒少自我權益概念亦漸增長。許多父母認為管教子女受到現行《家庭暴力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約制,動輒得咎。但試問,管教權已被剝奪嗎? 
我國《民法》第1085條規定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與上述《家暴法》、《兒少福權法》之相關規定並無扞格。若就懲戒之核心價值,應出於保護教養子女之目的。然而民眾將家暴防治概念與兒少保護價值視為子女規避懲罰的保護傘,片面詮釋為「只要管教就是家暴」,進而質疑是制度設計有問題,限制父母管教權力。實則除打罵教育外,並無其他管教子女的策略。 
管教行為很多時候是出於父母自身情緒,挾管教之名發洩在子女身上,而非立基於導正子女觀念或行為。就媒體報導新竹郭姓單親爸爸一案為例,其因獲悉子女蹺課而至學校當著老師面前對孩子「揍一頓」,當下情境除了展現父親威儀與情緒宣洩外,只剩下對孩子的傷害。孩子不會記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但他永遠會記得父親曾在師長面前對其動手。 
「不打不成器」的傳統觀念仍存於現代社會,相信許多為人父母者,過去也曾在打罵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所以未意識到這種管教方式將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甚至以「管教」之名合理化「暴力行為」。對子女施以體罰者,其子女亦有機會習得相同模式來對待下一代,以致暴力無法終止而在世代間循環
我國對於親職教育宣導並非完善,我國訂有《家庭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亦鮮為人知。該法規定各縣市均設有家庭教育中心,提供親職諮詢、不定期舉辦相關講座,可供父母利用。另有民間單位成立專線以供家長尋求親職諮詢,如友緣基金會親職教育諮詢專線、兒童福利聯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白絲帶家庭網安熱線……等,亦可提供相關諮詢,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及發展任務所遇到之困阻為何。
父母之於子女,先天上本就存在著權力不對等地位。子女於成長過程需仰賴父母供給,一方面又在學習獨立自主,青春期更易見親子衝突,但父母卻不願正視這段時期子女之改變,歸咎於子女叛逆、結交壞朋友、沉溺於網路世界,而未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因應子女之發展狀態。
當前經濟環境不佳,父母為求生活、忙於工作而無暇陪伴孩子,遂以物質作為彌補。然沒有的家庭,縱使物質生活無虞亦顯空乏,心靈的空洞將無法填滿。父母啊!權威與壓迫,非建立穩固親子關係之要件,孩子要的是真誠的陪伴與信任及關懷。 
李鈞震:
1.        父母有無時間陪伴孩子,不是家庭教育的重點。父母想要管教好小孩子,最重要的重點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
2.        家庭教育的重點,不是有沒有的家庭。父母想要管教好小孩子,最重要的重點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身教),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
3.        如果父母不是世界偉人,學術大師級人物,最好不要隨便出口教育小孩子,因為所教的大多數是錯誤的觀念;小孩子上學後,主要是要聽老師教導的話,並從世界文學名著中獲得處世的智慧。
4.        台灣絕大多數的父母,對於生活教育、知識與人生觀,一定不如學校的老師;大多數學校的老師的人生觀與生活習慣,都不如世界偉人或學術界的大師級人物。
5.        要比較成功的教育小孩子,父母必須要學習兒童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以及教育心理學,沒有這些專業知識的話,大部分父母教導小孩子學習這件事,經常都是錯誤的。
6.        太聽父母話的小孩,一定會養成父母的生活習慣,換言之,這一生的成就不太可能超越父母。
7.        中國至今無法成為民主國家、尊重人權,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歷史上的中國父母,大多自以為很了不起,愛管小孩,明明自己對孔孟思想毫無實踐力,卻要求小孩子死背書,全家人一起養成表裡不一、做表面功夫、說到做不到、不尊重人權生活習慣
8.        每一個有接受教育的家庭成員,如果都養成說到做不到、不尊重人權生活習慣,這就會變成民族性
9.        「不打不成器」的傳統觀念,大多數的情況會培養出暴力的生活習慣
10.     管教行為很多時候是出於父母自身情緒,挾管教之名發洩在子女身上,這如果是一種生活習慣,子女也幾乎都會染上情緒失控的生活習慣
11.     有很多情況,小孩子難以管教的原因是,睡眠不足,因為家庭環境不好,或父母的生活習慣不好,導致小孩子經常睡眠不足,因此發生好動或過動的情況,所以難以管教。
12.     有很多情況,小孩子難管教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因為父母有習慣性的偏食或錯誤的飲食觀念,導致小孩子長期營養不均衡,因此生理與心理都發生了問題,所以難以管教。
13.     有很多情況,小孩子難管教的原因是:運動量不足。由於,父母沒有養成運動的生活習慣,導致小孩子長期運動量不足,因此生理與心理都發生了問題,所以難以管教。
14.     還有非常多的情況是,父母有一方情緒經常失控、大驚小怪,這造成小孩子長時間缺乏安全感,導致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因此發生學習障礙的情況。
15.     絕大部分小孩子出現問題的最後根本原因,是父母身心不健康,缺乏專業素養,孤陋寡聞,生活習慣不好。

1 則留言:

  1. "如果父母不是世界偉人,學術大師級人物,最好不要隨便出口教育小孩子,因為所教的大多數是錯誤的觀念;小孩子上學後,主要是要聽老師教導的話,並從世界文學名著中獲得處世的智慧。"

    請問這是什麼歪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