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10.22.自由◎
楊皓鈞】碩士班的課堂上我們聊到了國外對於情感教育從小就扎根那既簡單又功不可沒的影響。從瑞典留學歸國的教授分享了瑞典的經驗:老師會用不同的故事或是狀況,讓孩子們看見衝突、了解當下可能的情緒。
不同於在台灣從小就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心態,瑞典的教育並不會將小孩子的時間給塞得滿滿的。他們甚至教導孩子如何獨處的能力,好讓他們在幼小的年紀就了解到誰都沒有一直陪伴甚麼人的義務與責任。
其實不管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或者是一個凡夫俗子,每一個人都一定會面對到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當遭遇到挫折甚至是不被接受的那個當下,最迫切需要的元素絕對不是國文數學英文物理化學,而是一個容許他們認清情緒並且學習表達的機會,甚至是如何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從那些情緒的黑暗面走出來。
當我們打開報章雜誌媒體時,呈現在社會舞台上的情殺、家暴、輕生等等的悲劇都足以顯示我們需要情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會去愛自己、善待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建立互信的關係基礎。我們需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溝通面對一段關係中的種種衝突,而不再是用玉石俱焚般的談判殺機。
一個年輕生命衝動的下場是毀了四個家庭,然而更是敲醒了整個社會去認清楚這個事情的脈絡。若是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從來不去教導他面對並且處理自己的情緒,發展出更好的情感連結的話,相信在一味以升學主義、智育掛帥的台灣,這樣的悲劇還會層出不窮。思考出一套適用於台灣的情感教育模式,絕對是刻不容緩的課題。(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