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學校學的只佔5%

【摘要2017.10.14.自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赴中央研究院,以「我的旅程」為題發表演講。他說,自己的人生有幾趟旅程,從最早想當作家,轉做機械工程、後進入半導體業,最後創業學做一個商人;「我人生的學習,95%是從畢業後才開始」,「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工作,次要才是工作外的主題,但絕對不是為了學位」,「當學習目的錯了,結果就是失敗」!
張忠謀昨演講對象是各國前來中研院的研究生,全程使用英語、也未對外開放,只透過臉書直播。他笑說,「我比較喜歡對學生演講,因人到了一個年紀,就很難改變,講了也沒用。」
他說,年輕時的漂泊,養成了適應力,到了洋人世界充滿興奮,並不覺得辛苦;1930年代初期,在美國正要念大學,但做中文作家沒有市場,一個講中文的年輕人,只能在餐廳打工,想翻身必須做科學或工程;「我的志願變成了工程師。」
張忠謀在麻省理工(簡稱MIT)念機械,沒想到博士資格考被當;他頂著機械碩士學位進入毫不相干的半導體業,第一個工作是在小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他說,「這是我終身學習的開始,因在學校學了一堆力學、機械,都用不到,我連修車都不太會。」
他說,脫離學校教育後,必須有計畫、有意識地學習;且也開始培養自己的「商人」特質,學會計金融、公司治理,「我還研究了私募基金,對後來創業也很有幫助。」
張忠謀強調,終身學習,目的很重要,「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工作,次要才是工作外的主題,但絕對不是為了學位」;他說,當年在MIT念碩士,學習的動機就是為了學位、想拿博士,「結果我失敗了,因目的是錯的。」
張忠謀認為,「想做成功的生意人,一生都必須學習」。被問到正規教育之外,學到最有價值的是什麼?他說,「Anything! 我現在知道的東西,95%都是畢業後才開始學,但有件事是我在受教育之前就知道的,『快樂是人生最主要的目標』,而且不用太多收入就能達成。」
張忠謀指出,人工智慧(AI)絕對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不管是好的或壞的方式,一如智慧型手機;他說,智慧型手機已影響幾十億人生活,「我的生活改變超大,她(指夫人張淑芬)不跟我講話,我以為她在跟我講話,結果是在跟朋友講話」。
張忠謀說,我在高中以前都不社交,到麻省理工學院才社交;我在高中沒朋友的、我也沒兄弟姊妹,因此同學都不跟我玩。但現在年輕人不同了,有了智慧型手機可連結社群,所以改變人類生活很大;AI也一樣,未來會減少很多工作、也會創造很多機會,例如病人在醫院排隊,等兩、三小時看診,只為簡單的診斷,AI就很容易做到。
他還分享學習經驗,張忠謀回憶,當初進入希凡尼亞,最先要弄懂的是半導體物理,「這門學科很難,我自己閱讀,還必須求助老師」,於是相中一個大自己十歲以上的同事,很有學問、懂很多;「他每天晚上六點到十點都待在鎮上Motel的酒吧,我就去找他,拚命問半導體物理,問完回家再念十頁,隔天繼續問。」
張忠謀學習管道十分多元,參加國際研討會,與各領域專家聊天,從AI聊到地緣政治;他說,閱讀最花時間,但絕對必要,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都是必讀,英文書評也很值得看,但「通常書評寫得比書本身還好」!引起全場大笑。
張忠謀還說,人生幾乎沒有遺憾,唯獨沒能多跟父母相處,「我在美國開創全新的人生,但父母赴美時已年屆四十歲,沒機會實現年輕時夢想,而是在紐約做小生意,過平凡生活」。
是否還有遺憾?張忠謀不假思索說:「沒有,至少在工作、學習和職業生涯上沒有」;唯獨在麻省理工機械系的工廠裡,花太多時間學機械振動原理,可能有點浪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