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11.7.中時】位於新北市西北端的五股原名「五榖坑」,除東南部為平地外,近2/3土地為丘陵,大台北地區知名的觀音山就位在五股與八里之間。觀音山舊名八里坌山,「坌嶺吐霧」為淡水八大景之一。
為促進家鄉發展,五股觀音山區的居民改善社區環境,守護地方文史。五股區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海塗接受訪問,暢談觀音山這些年來的變化。在觀音山土生土長的楊海塗指出,1990年代初期,瘋迷大家樂的民眾會到五股觀音山的小廟求明牌,餐廳生意興隆,他也回家開餐廳。
後來遊客數量減少,做了10年生意的他驚覺「外面環境為何這麼糟」,與其他餐廳業者合組聯誼會,討論可為社區做什麼,催生五股鄉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當時的主要推動者有5人,每周四聚會討論,被稱為「五虎將」。楊海塗說明,2002年協會成立時就設定「文化教育傳承」及「產業經濟發展」兩大目標。
五股觀音山有觀音坑、御史坑、五股坑、蓬萊坑、水碓坑等5個坑谷,第一階段聚焦觀音坑。為讓居民及遊客深入認識觀音山,隔年就組成「觀音山導覽志工隊」,展開資源調查及培訓解說人員,提供免費文史生態導覽。
志工隊配合4所國小進行鄉土教學,解說五股的產業與文化,也與其他組織合作培訓小小生態解說員。楊海塗特別提到,成州國小舉辦畢業班登硬漢嶺活動,協會協助導覽解說已10年。
綠竹筍是五股觀音山區重要農產,協會每年辦竹筍節;為建立環保概念及增進親子關係,還推出綠竹風鈴創意賽。也和賞鳥協會合辦賞鷹活動,推廣生態保育觀念、舉辦硬漢嶺跨年活動,吸引數千人參加。
2011年協會申請農村再生計畫,工作重心移至御史坑的綠竹社區。楊海塗說明,有幾個理監事住御史坑,希望協會觸角延伸。在政府經費挹注下,他們改造5個陂塘,將雜草叢生的地區改建生態步道,讓綠竹社區成為示範社區,社區生態也漸漸恢復。
楊海塗認為,「社區夥伴需要的不只是硬體建設,要讓他們有飯吃,社區走到最後,就需要營業機制。」因此促成28位筍農共同出資成立旗竿湖農場,設立餐廳,農場的土地是社區一位居民無償提供他們使用10年。他強調,社區要永續發展還是得靠自己,「我都跟股東說,投資是給社區一個機會,不要想來賺錢。政府為社區投資那麼多錢,為什麼不敢投資自己?」
目前農場餐廳委託6位筍農契作,都是在地小農,其中一位80歲。楊海塗說明,竹筍直售餐廳的價格比拿去外面賣好得多,「我們收購一斤90元,比農會價格高10-15元」。
農場設立之初承諾,希望拿3成盈餘做為社區公用基金。目前餐廳周間辦共餐,65歲以上老人及小孩免費享用,也提供社區學生打工機會,希望培育接班人。楊海塗說,農場是火車頭,「農場倒了,代表社區這些年的努力歸零」,要永續經營。協會決定不再依靠政府補助,「明年起就要自給自足,農場餐廳生意穩定,打平應該沒有問題。」
開山凌雲寺建寺278年,是五股歷史最悠久的寺廟。日治時代在觀音山立有33尊石觀音。五股觀音山導覽志工隊隊長李育安表示,很多人爬觀音山,卻不知道這裡的豐富文史,「我原本也不了解,參加(志工隊)後才開始作調查」。
「我們做志工的理念就是分享,把自己知道告訴旅客。更重要是,要告訴居民社區好在哪裡,讓居民知道我們的寶在哪裡。」李育安強調,要愛護自己的地方,才能讓別人喜歡。
李育安指出,觀音山這幾年最難得的是,維持森林及生態的多樣性。很少人知道觀音山區有螢火蟲,「我們作環境調查時發現的,2至11月都能見到數量驚人的螢火蟲。」
他強調,觀音山觀測到的老鷹種類是全國最多,達30多種,有時一上午就看到5、6種。後來還發現候鳥遷移路徑經過旗竿湖地區,吸引很多賞鳥人土前來。或許因為「近廟輕神」,居民身處其中反而不覺得有特別之處。李育安認為,未來還要努力,「讓居民知道我們有很好的東西,要愛護自己的地方。」
在地方人士努力維護山區生態環境之下,五股觀音山逐漸恢復榮景,如今到訪的旅客明顯增加。楊海塗坦言,主要原因還是交通建設。連結八里台北港及中和秀朗橋的台64線通車後,大幅減少到觀音山的交通時間,遊客到訪意願就提高。觀音山導覽志工隊隊長李育安強調,「透過志工們提供的導覽,可以讓旅客更了解這個地方。」
綠竹社區因為周邊盛產綠竹荀得名,當初舖設生態步道時,採取旗竿湖農場及社區一體的設計,遊客欣賞農場庭園造景及生態池後,拾階而上,就自然地踏進社區的自然生態,沿線更可遠眺觀音坑及淡水河,視野遼闊,景色宜人。旅客來到綠竹社區,除了欣賞美景,還可以品嚐當地特產綠竹筍。每年3到10月是綠竹筍盛產期。
楊海塗指出,社區營造見到成果,在地就業機會出現,年輕人也願意回來。綠竹社區在地農民吳國池被稱為「筍子博士」,兒子原擔任記者,現在決定回來務農,他說,「弟弟的小孩也回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