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治「退化性關節炎」除消炎還促進軟骨生長

【摘要2016.7.3.自由 葉文凌】退化性關節炎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古埃及時代的木乃伊就已出現。以往總認為人老就會退化,自然會有退化性關節炎,其實不然。雖然沒有人可以躲過老化,但只有30%的人會有退化性關節炎。老化不等於退化。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但老化是生理過程。
亙久以來,診斷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就是照X光片。分類也是依照X光片的變化予以給藥、治療,但X光片只能呈現硬骨,也就是只能間接知道關節炎的嚴重度。
門診中,最常見的是X光和症狀不吻合。明明病人痛得呼天搶地,關節也腫脹不堪,偏偏X光片看起來卻很好。如果病人接受關節鏡手術,往往發現有很厲害的滑膜炎,往往軟骨也有局部深陷的缺損。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疾病,因此也不等於長骨刺,這是一種發炎性的疾病,不只是軟骨退化,而是整個關節內所有構造的發炎、毀壞、再生的綜合表現。
因為病患往往出現的症狀是疼痛,所以除了物理治療、護具、衛教以外,往往給消炎藥,目的在於減少發炎物質引起的疼痛。這也是多數醫師的選擇。
關節內注射藥物也常被用到,其中最常見的是類固醇、玻尿酸、高張葡萄糖等。新進流行施打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本質是利用血小板的生長因子促進軟骨生長。但是如何處理血小板卻嚴重影響療效,也因此療效有好有壞,差異性十分巨大。
目前主流思考已轉向治療疾病的病理過程。除了要拮抗各種發炎物質外,還要促進第二型膠原蛋白等軟骨物質生長,更要減少關節破壞。
最重要的是,診斷方式也在改變中,未來放射線學檢查只是一部分,可能病人要抽血、抽關節液,進行分析,以求正確診斷。至於治療,也會以此為準。可預期吃消炎藥的時代應該很快就會過去了。  (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