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Flute Concerto Op. 61 -
Karl Heinz Schuetz, NKO, Shalev Ad-El
【摘要2016.7.3.中時】夏季氣溫飆高,台灣面臨嚴重的限電危機,行政院長林全要求學校節約用電。如果節電之外,自己可以發電,效益更大。大陸新創公司領創科技率先以眾籌方式為偏遠小學設置太陽能電站,學校可獲得政府20年補貼,既節能又減碳;在台灣,綠點能創也打算透過眾籌,為學校設置太陽光電系統,自己的電自己發。
在台灣,綠點能創今年暑假將透過「SolarWe綠能公益平台」為北投社區大學展開群眾募資,目標是「大家出錢大家享用」,下一步也將照顧偏鄉小學。北投社大是借用新民國中閒置校舍辦學,兩校這回想一起發電。
綠點能創策略總監陳惠萍指出,售電收益將回饋給北投社大和新民國中,2成用來維護系統,4成建置社大能源教室,4成照顧新民國中弱勢兒童以及培育未來綠能人才。綠點第一階段規畫先募資建置約15瓩,成本約100萬元,後續則視情況進行。
綠點能創推廣綠能公益,提供社福機構長期而穩定的綠能,同時節能減碳,但原定於4月展開的群募延後至暑假,因為新民國中校舍屬於公有屋頂,目前全台公有屋頂的光電系統多是大型系統廠商融資設置,綠點團隊還得突破現有法令。
嘉義縣竹崎鄉義仁國小師生近百人,2010年由沅碁光電的校友捐贈74瓩光電系統,學校每年賣電賺得40多萬元,用於推廣多元學習,聘請學生社團3名老師。校長:「多虧這筆資金,讓我們做到了偏鄉小校作不到的事情。」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山峰、華南、桂林國小、林內鄉成功國小及北港鎮南陽國小等6所小校,於2012年接受企業捐贈9.9瓩光電系統,收益用在營養午餐和幫助弱勢學生。華山國小總務主任黃仁甫表示,去年賣電收入約8萬元,「對學校也不無小補」。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縣市政府設定的條件有利於大型業者,小型業者或像他們這樣的公益型很難有生存空間,國外已有很多能源合作社,但台灣目前只有綠點一家經營社區型綠能,「政府是否應該維持一個空間,鼓勵綠能公益參與。」
各縣市政府利用國中小學屋頂推動光電,對偏鄉小校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過,由於校舍屋頂產權屬於縣市政府,如果太陽光電設備屬於系統業者,最後回饋給學校的比例相當有限。
日照充足的屏東縣有150所學校配合建置太陽能板,長榮百合與泰武的售電收益傲視全縣。長榮百合國小是瑪家鄉的部落學校,每年賣電獲利47萬餘元。校長陳世聰表示,該校太陽能板是56.8瓩,每度電以7.9元價格賣給台電,所得全數給學校,「對我們這樣缺人又缺錢的小校幫助非常大。」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張榮發基金會認養新建學校,數百萬光電建置資金全由風災捐助款挹注,因此售電收入全回饋學校。
長榮百合將賣電收益用在中巴、小巴及三座電梯。陳世聰指出,兩輛巴士在偏鄉的角色不單是校車,由於附近部落交通不便,他們的巴士可以支援地方活動,對地區發展幫助很大。
泰武國小是莫拉克風災後易地重建學校,由風災捐款補助設置太陽能板,一年售電所得達50萬元。校長賴慶安說,他們一年電費10萬元起跳,這筆進帳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賣電收益多用在教學活動,他們將綠能融入特色課程,培養學生環保概念。
然而,泰武、長榮百合是相當特殊的案例,目前縣市政府開放公有屋頂建置光電系統,收益由業者取得7-8成,縣市政府2-3成,學校最後分到的不多,比例在5%至25%,全台最高的是金門縣和彰化縣的25%。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認為,學校是教育場所,若縣市政府將建置光電系統只當作生財工具就太可惜了,應鼓勵學校結合環境教育,會更有意義。
太陽能量取之不盡,如何透過創新方法提供偏鄉學校或弱勢族群乾淨穩定的能源,進一步拉近城鄉差距,有賴兩岸年輕人共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