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老人的悲慘世界

Toccata by Girolamo Frescobaldi
【摘要2016.7.8.蘋果】台灣在心理上、知識上、意識上還沒覺悟到「老之將至」,對這麼重大的社會議題還處在小學階段。蔡英文總統去年提出的「十年長照2.0計劃」,其概念也都還停留在傳統對老年的刻板印象裡,以為老人只需要醫療照顧和安全舒適。我們朝野所形成的老年照護觀念是從旁觀者、第三者、子女親友的心理及情緒需要出發,而不是真正從老人的角度出發。 
一個老人被送進長照中心,剝奪了他習慣的家的感覺,而人生從此只剩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個小電視,與室友隔著一面布簾,失去自主權、歸屬感,只能活在制度化的管理之下,只有生理疾病受到照顧,心理與情緒的需求沒人理會,或許固然安全(在台灣也不安全),但空虛寂寞,一切需要和渴望都是奢求。
老年病學醫生比爾湯馬斯做過實驗指出,老年照護最重要的不是可降低老人死亡率,而是要為老人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他發現老人活不下去的三大理由是:沉悶、寂寞、孤立無援,於是他在老人院裡開放老人養寵物、種植花草蔬果,效果良好。 
台灣傳統認為老年是非常態,是人生的「垃圾時間」,不是社會的主要關懷課題,養老與長照機構日常的規律與安全就足夠了,比生活品質重要。老人要求生活品質被視為奢侈、過分、不識大體,這些固定的偏見造成了老人極大的心理創傷。

長照和養老機構並非刻意殘酷對待老人,只是不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就如托爾斯泰所言:殘忍也好、無知也好,到最後又有什麼不同?所以,希望當局能重新提出更深刻的長照計劃,不是只滿足於安全與醫療就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