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金芳蓉 陳鈴津 孫康宜 各撐起一片天

台灣之光
Schubert - Ave Maria
【摘要2016.7.8.自由】中研院新科院士的20位學者中,雖僅有三位女性戴上桂冠,但各自在學術上都有卓越之處,人生亦各有堅持。投入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廿多年的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陳鈴津,終於開發出新藥上市造福人類;身為白色恐怖受害者女兒的耶魯大學教授孫康宜,則以人生經歷寫出《走出白色恐怖》等書,成就重要的文學作品。
專長是腫瘤免疫學與癌症免疫治療的陳鈴津,很擅長用醣分子作新藥研發,為了研發神經母細胞瘤的新藥,曾經一個人拎了兩只大皮箱,塞滿各種腫瘤切片和斷層圖飛到華府,成功說服美國政府出資千萬美元研發新藥,日前更已通過美國食藥局核可上市,將造福許多病友與家屬。
陳鈴津的弟弟陳垣崇也是中研院院士,姊弟都是院士,更成了中研院一段佳話。陳鈴津強調,一切成就應歸功於父親陳炯霖。陳鈴津說,父親是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對於小孩都採取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從小跟在父親身旁行醫也促使她投入醫學研究,只可惜陳炯霖於半年前辭世,無法目睹女兒獲得榮譽。
孫康宜院士的研究領域跨越中國古典文學、傳統女性文學、性別研究等。孫康宜的父親在白色恐怖時期曾受朋友牽連,坐了十年黑牢,她的《走出白色恐怖》一書,就是一本以她父親遭到白色恐怖迫害為主軸、近乎自傳的散文集。孫康宜回憶隨著母親逃亡躲在鄉間的日子,原本流利的京片子逐漸變成了台灣國語,卻因此遭到老師、同學取笑,好強的她因此非必要不開口。
轉而日夜啃讀英文,大學也特別選外文系為第一志願,到了美國後和華人同胞也講英文。直到五十歲那年,她萌生尋根欲望,才發現舌頭轉不過來,也無法用中文寫一篇文章,開始強迫自己像擠牙膏一樣,勤練中文書寫。
以數學研究而榮獲院士頭銜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金芳蓉,專長則為圖論、組合數學和算法設計,先生為知名數學家葛立恆。金芳蓉過去在台大數學系就讀時,曾名列數學系四朵花之一,大學畢業後即赴美深造,並曾在知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任職。
金芳蓉過去曾以幽默方式形容女性投身研究,「學數學至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既不會變得面目可憎,而且很容易把觀念不好、不尊重人的男性,自動過濾掉」。
跆拳韓國公開賽 龍德健將奪11【摘要2016.7.8.自由】從小就勤練跆拳道的龍德家商餐飲科學生林柏緯、劉宗霖,自入選跆拳道國手後,五日代表台灣,前往慶州參與韓國公開賽,並力克跆拳道強國、地主隊韓國隊,奪下一金一銀的佳績,兩人誓言要往奧運之路邁進。
獲得金牌佳績的林柏瑋,從國二開始練跆拳,資歷僅一年八個月,但每天勤練五小時,他說,韓國隊對手攻擊相當積極,他第一回合一度失利,但保持冷靜不慌亂,最後成功擊敗對手。
銀牌得主劉宗霖雖然才升高三,卻從幼稚園就開始練跆拳道,大學也打算選讀相關校系,矢言拚上奧運國手為國爭光。

教練王界仁指出,韓國學生體育課有跆拳道,更有職業隊在發展,而台灣資源較有限,選手常在大學後就中斷,相當可惜,兩名學生都首度當選國手,他也首度當選國家隊教練,這次保持平常心,加上身高優勢,在場上發揮應有實力,力克勁敵韓國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