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課後補習到底有沒有效

【摘要2018.1.10.蘋果 宋慶瑋】上國中以後,孩子首度要面對3年後的升學考試,許多家長無法再用舊經驗來輔導子女的功課。除了才藝補習以外,大多數課後補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考上理想學校。而補習風氣如此盛行,成效到底如何?長期觀察,原來學習動機與態度,才是有效的關鍵。
12年國教重視校內的補救教學,由教育體制發動的補救教學在於將學習落後的學生進行補救,但是成效並不彰顯。課後補習實際也有補救教學的意涵,尤其對於單科或多科學業成效不佳尋求補救。為了提升自己的課業成績而去補習,有些成效明顯,有些卻是浪費時間,到底補習的意義在哪?安心?真補救?加深學習?不一而足。
筆者長期觀察需要補習的原因有:一、自我要求;二、父母或師長的期望;三、同儕的競爭;四、其他。第四項非常複雜,有為交朋友的、躲父母嘮叨的、家裡無讀書環境的、在家無法自制的、聽不懂學校老師教法的、與好友同步學習的……,可說原因百百種。 
學校困境更是助長補習風氣的重要原因。高中40人、國中小30人編一班,教師礙於學生的程度落差大,教學進度早被拖垮,附加上「學生輔導與管教」佔據太多時間,教師的教學成效實在有限,於是補習應運而生。
但某些學校教師在教學上不精進,學生難有所獲,上課聊天、考前趕進度、疏於備課、教學死板、學生聽不懂、師生不睦等因素,學生只得被迫尋求校外補習。 
而補習的形式大致上分為三種:
第一,一對一家教,效果最好,但收費很高。
第二,30人以下的小家教班,大都由立案的補習班設立,補習費用稍輕些,要看人數多寡決定。
第三,3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都由立案的補習班開設,費用比較便宜。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都有補習,為何成績一直都沒起色?此乃大班教學無法顧及個別差異,所造成的現象。再者,鮮少有家長會了解補習班師資概況,只是求放心的送去安親班補習罷了。學校與補習的主角都是同一人,有學習動機者,課前預習、上課專注、課後複習,不補習也無妨。
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是被動的,也都需要有「壓力」的學習,如果老師不盯、家長又叫不動,孩子的學習永遠處在落後階段。
最令家長氣結的是,花大筆錢補習卻一點也沒成效,主要的關鍵在於學習態度,若在學校學習態度就不好了,在補習班也好不到哪去,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態度才是補習是否有成效的關鍵。 

總之,高國中小的補習班越來越多,補習人數始終沒有下降。台灣國高中生在校的時間,全世界第一,放學後還要補習,連私校也都如此,對於健康發展是一大障礙,升學以課業成績取才,課後補習當然繼續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