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沒有教科書 念書更有趣

【摘要2017.08.07自由】在英國念小學的孩子,原則上是沒有教科書的。校方跟家長希望給孩子養成的是閱讀習慣,但讀什麼書除了老師可以挑選外,孩子本身跟家長都可以加入自己的選項,讓閱讀更富趣味,最好還能因此養成一輩子閱讀的習慣。
政府雖會頒定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但各學校有權決定自己要採行的書系跟編列教學方案,沒有固定的課本
編列教學方案通常採「主題式」教學,也就是以一個主題的方式切入,統合各種學科,比如說「超人」、「太空漫遊」、「迷你野獸」……6週一次的主題更換,將天文地理數算英文等都編入一個主題中,活潑又生動地教學。
有些學校會在換主題時,發給家長一張教學表,上面是從主題延伸出去的各項教學內容,期待孩子學到的東西,跟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而有關英文項目的閱讀能力,通常會再有另外獨立一套系統,因為閱讀是理解其他所有項目的根本,不打好基礎很難在學習上繼續前進
〈跳脫框架〉自己找書念 也行   目前在超過八成的英國小學中,有上百萬孩童用的是「牛津閱樹(Oxford Reading Tree)」這套系列,這套系列從簡單認音到較難認字共有8百多本薄故事書,分級描述一個家庭裡發生的故事,有實用、科幻、趣味等各種版本。
這套閱讀書籍對家長跟學生只是一個閱讀能力的指標,原則上都是帶回家跟家長一起念。從中、大班的一週一本,小一之後變成一週兩本由老師指定。念得快的孩子可以跳級,念到這套系統的最高級後,很多學校給孩子的犒賞,就是從此以後可以自己去閱覽室挑愛看的書念。兒子當年拚著跳級,就是發現這個可以自挑愛書的好處。
一位家長日前跟我說,這套書的內容越念越無聊,她跟老師討論可不可以別讓她女兒念了,她們要自己找書來念,老師答應了,於是她們就自由自在地到圖書館借書回來,母女都念得很高興
我兒子小三轉學後,新校的老師發現他愛看怪獸、科幻等青少年系列,乾脆也免他再繼續用校挑讀本,讓他自己去閱覽室找愛看的書帶回家,三、四這兩年級他已經把學校的怪獸科幻系列幾乎讀完,還催老師可不可以請閱覽室加購新系列。
〈學習態度〉養成閱讀習慣 才重要  無教科書教學的最大好處是讓孩子勤勞主動,養成自己找書閱讀的習慣,不是在一個固定教本中念完就好。英國小學因此讓孩子知道閱讀的世界無限寬廣,要念什麼自己找,有興趣閱讀最重要。
當然,一個班級中總會有閱讀能力很超前或是太落後的學生。超前的孩子就繼續選念自己喜歡的書,對太落後的孩子,學校會有一套補強系統。通常是派一位助理老師來一對一地助念,可能是放學後或是在課堂上的一個角落。在一對一教學後,閱讀能力趕上全班水準,再回到跟全班一起上課。
有些學校還在教室外設有「免費交換書櫥」,收集師生家裡的捐書,大家可以自由拿回家,念完再放回來。
無教科書教學並非沒有評級標準,學校每週會發一張新字彙表,讓孩子回家背以支持閱讀能力,上面大概812個單字,每週一舉行一次字彙測驗,每一年級都有必須學會的字彙群,今年沒學好沒關係,下學期開學再測一次,評比都不會出現在成績單上,只是老師分桌分級教學的根據。
英國中小學的英數、科學、宗教課等都有定期測驗,家長雖然看不到分數,但是老師會在給家長的報告書中標明,你的孩子在學習成效與態度上有無「達到標準」。
〈他國做法〉跨學科 主題式學習   這種無課本教學不只英國採用,紐西蘭也採類似系統,就是在政府頒布的全國教學大綱下,各中小校自行決定語言、數學、科學、技術、社科、藝術、衛生、體育等的教學內容,希望學生在學校中養出社交、數算、蒐集、解決、體能、工作、自我管理和競爭等能力。
芬蘭去年施行教改,認為學校教育應提供學生面對未來的需求,而不是只在乎書面成績,提倡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跟英國原則上一樣。
但芬蘭在獨立的學科上整合教學外,老師也必須採合作式的共同教學。這整套設計也是放棄固定教科書的傳統教學,跳出舊有模式以迎接不斷變動的未來。該國教育部認定,孩子需要更多整合性的知識跟技能以應付現實世界所需,鼓勵學生多在分組的「共同學習」中,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僅坐在下頭聽講抄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