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摘要2017.4.20.蘋果 陳芳明】「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的銅像被斬首,使國民黨內部的統派發出歡呼,甚至中國的學者也對這個事件幸災樂禍。北京清華大學的巫永平認為,這是蔡政府的力量過於強勢,另一端的力量開始反撲,這是必然的。也有一種說法是,國民黨黨主席的選舉進入白熱化,由於吳敦義曾經向八田與一致敬,所以反對者以斬首的行動來對付他。這種意識形態的對決,可能與蔡政府的去蔣化有一定的牽連。
八田與一與蔣介石,是否可以放在同樣的歷史天秤上,值得我們思考。從政黨的立場來看,八田與一曾經受到陳水扁與馬英九的肯定。這個事實說明,在朝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八田與一的歷史地位都獲得藍綠領導者的一致肯定。今天烏山頭風景區所建立的八田與一紀念館,其實是在馬英九任內所完成。當年馬英九在他的臉書,還特別肯定八田與一對台灣農田水利的貢獻。
巫永平所說的風涼話,可以說與台灣社會完全隔絕。對於八田與一的評價,也許不用一面倒肯定他。但是,他所建立的嘉南大圳並非只是嘉惠日本統治者而已,也嘉惠了戰後的台灣農民。看待歷史,不能只是用二分法。而應該採取相對的寬容態度,來看待這位日本工程師的歷史地位。
他當年在建立這條重要的灌溉系統時,顯然是考慮到台灣總督府的施政。平心而論,他並不完全站在台灣農民利害的這一邊。如果全面肯定他的話,我們就無法去評價台灣農民運動的前輩,如簡吉與楊逵。這些農民運動領袖,非常清楚台灣總督府是如何剝削台灣農民。八田與一在一定程度上,當然是為統治者服務。從後殖民的角度來看,他當年的建設,確實使戰後的嘉南農田得到好處。
殖民地時期的所有建設,我們不應該全盤否定的評價,而應該有比例上的問題。就像台灣縱貫鐵路那樣,當初也是台灣總督府為了有效剝削台灣的資源,可以更迅速地把台灣的生產品輸送到日本帝國。戰爭失敗之後,遺留下來的現代建設,反而使台灣人受到歷史留下來的好處。從這個觀點來看,把八田與一的建設與蔣介石的統治相提並論,顯然是很奇怪的比較。
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蔣介石所進行的白色恐怖屠殺,以及對人權的迫害,對言論自由的控制,對知識分子的貶抑,在台灣歷史上沒有人可以超越他。
今天台灣社會所討論的去蔣化,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反省。如果威權體制的製造者沒有受到檢討,反而他的銅像到處設立,他的名字佔領所有的市鎮街道,這等於是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最大羞辱。
曾經創造俄國歷史的共黨領袖列寧,歷史地位顯然比蔣介石還要高。但是在蘇聯體制瓦解之後,列寧的銅像已經在俄國境內徹底消失。在談轉型正義的今天,我們居然還容許蔣介石這位獨裁者到處豎立著銅像。這是對民主價值的貶抑,也是看待歷史的錯亂評價。今天有人把八田與一與蔣介石相提並論,這如果不是邏輯思考有問題,便是暴露歷史知識的無知。
八田與一確實是為台灣總督府服務,但是他從來沒有殺過一位台灣人,也從來沒有污辱台灣社會的人格。他所遺留下來的嘉南大圳,到今天仍然讓台灣農民受惠無窮,這豈是蔣介石可以比並的。
我們對於台灣歷史的認識與反省,應該與民主政治的提升而更上層樓。不能永遠停留在意識形態的對決之上,更不應該在藍綠對抗中,模糊我們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八田與一銅像遭到斬首,只能顯示行動者的野蠻。而為這種斬首行動歡呼者,反而更加野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