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05/11】本書作者皆木和義是稻盛和夫的學生,他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和經營思想。書中提出,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來自《論語》。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4th Movement - Karl Böhm
他不僅很認真地研讀過《論語》,並對其作出了自己的解釋,應用在經營活動中,可以說是以「《論語》治企業」。稻盛和夫不僅在論述經營者的修身養性,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倫理等方面大量引用《論語》,在挑戰、實力主義、自我奮鬥這些一般認為和東方哲學不相關的地方也引用《論語》的教誨,十分有特色。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
冉求說:「不是我不實踐老師所講的道,而是我能力不足。」孔子說:「能力不足的人難免在途中遇到挫折。但是,你現在是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界限,不想前進。」
大多數事情,都不會按照我們的預期發展,這就是人生。但是不管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不能馬上繳械投降或倉皇逃跑。即使被逼到絕境,即使正在痛苦掙扎,只要擁有「我必須做點什麼」的強烈意志,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這個線索,往往就存在於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卻被漏掉的事情周圍。
孔子回答冉求的話,概括起來意思就是「人的極限是由自己決定的」。當人感到「我已經不行了」的那個瞬間,勝負就已經決定了,已經沒有取勝的可能。
同樣,在戰前就說「我恐怕不行吧」,無異於給自己設置了一個界限,結果自然不會取得勝利。另外,只會列舉自己做不到、不可能的理由的人,一般都沒有去全面的認識自己的能力。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不能逃避,而應該以認真的態度面對困難。日本有句俗話叫做「人在火災中力大無窮」,意思就是說當人陷入絕境的時候,就可能激發出平時想都沒想過的強大能力。利用這個道理,有時候我們需要把自己逼上絕境,然後就可能發揮出令自己都吃驚的「超能力」。
自己切斷退路,最後取得成功的歷史故事有很多。西元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僅率領一萬五千人進攻英國。他們乘船渡過多佛爾海峽之後,威廉命令部下把所有船隻全部燒毀。這令部下大惑不解,把船燒了,就意味著沒法回故鄉了。
但是大家還是遵照命令把船都燒毀了。看到自己的船隻被燒毀的光景,士兵們產生了「只有勝利才有生路」的強烈意志。「只能前進!沒有退路!我將與你們生死與共!」用這種激勵方式,威廉成功的鼓舞了士兵的士氣,最後成功的擊潰了十倍甚至數十倍於自己的英格蘭軍隊。
隨後威廉在1077年統一英格蘭,他也成為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征服者威廉」。這段歷史故事告訴我們,「自己切斷退路」「具有必勝的信念」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整天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貪圖「安逸」。為了防止自己出現這種「退化現象」,我們需要具有「時刻準備把自己逼上絕境」的覺悟。因為我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為我們的能力設置界限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能夠時常保持「背水一戰」精神狀態,那肯定能做出成績來。而且困難在我們眼中會變得越來越渺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