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15.2013中國時報】1949年,已故作家楊逵因一篇約六百字的〈和平宣言〉,觸怒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遭軍法審判十二年並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監禁。一張楊逵在綠島與難友們拿胡琴表演的照片,於「沉思火燒島」影像展曝光。楊逵次子楊建第一次看到父親在綠島時的照片,難掩激動:「他從來不說在綠島的生活。」
「沉思火燒島」影像展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展出的卅多幅照片是1954年四月新聞記者團訪問綠島時,由中央社記者沈鑫南拍攝,記錄當時島上政治受難者的生活情景。昨日有十多位高齡七、八十歲的政治受難者出席開幕,向文化部長龍應台說明照片背後的故事,他們大多是1951年五月十七日首批被送上綠島的政治犯。
「台灣人權一路走來,一步一血印,一步一掬淚,血淚斑斑。」八十七歲的蘇友鵬憶起過往,情緒激昂。當年他是台大醫生,以「參加叛亂之組織」判刑十年,他痛批「寧錯殺九十九,不能放過一人」的國家暴力,多數善良無辜受牽連的台灣人,成了代罪受苦的羔羊。
八十二歲的張常美同樣被以「參加叛亂組織」判刑十二年,她在現場展示夫婿、同樣是政治犯的歐陽劍華手繪當年逼供酷刑的圖畫。畫中像綁山豬似的「坐飛機」、在身體塗滿糖汁丟到野外讓蟻蟲啃咬的「螞蟻上樹」等酷刑,控訴國家暴行。她說,當她獲知難友被判刑廿五年時,也曾恭喜對方「至少活下來了」,但判刑後搭船前往綠島途中,「很怕被蓋麻布袋沉下海。」
然而,受難者的恐懼、失去自由監禁的痛苦,在「沉思火燒島」影像展的照片中,卻絲毫感受不到。因為這些照片多是早年的新聞宣傳品,有些場景還是獄方刻意安排的。例如有一張照片是政治犯整齊劃一的在海邊運動場作體操,事實上綠島監獄平時根本沒有這項活動,政治犯的體力勞動是挖土、開山、耕種等。照片中還有六人一組在室外圍圈吃飯,很有秩序,殊不知飯菜中都夾帶著風沙。
為了補充畫面內容,受難者陳孟和、蔡焜霖、胡子丹和郭振純四人補充了口述,指出照片與真實的差距。
龍應台說,牽連到家庭往往是受難者最大的痛苦,如楊逵被捕時,楊建才13歲。現年78歲的楊建說,收到判決書才知道父親被捕的原因是因為「有利匪文章」,「父親被抓走後,家裡只剩十五塊,兄姐輟學外出打零工,賺多少吃多少。」楊逵被判刑十二年,曾嘲諷:「我領過世上最高的稿費,是我只寫了一篇數百字的文章,就可吃十餘年免錢的飯。」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