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怪人
【摘要2012/12/27 聯合報】大導演希區考克喜歡在自己的電影中客串一角,與觀眾玩猜猜看的遊戲。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吳錫德說,法國文豪雨果在《鐘樓怪人》中也玩了「置入行銷」的手法,化身為吟唱詩人葛林果利,唱出他對當時不公不義社會的不滿與控訴。
吳錫德指出,古典主義時期文學主要功能是對政治、宗教歌功頌德,雨果則透過《鐘樓怪人》將浪漫主義思想引進法國,突顯個人主義、敢於與當權者唱反調。此一觀念,甚至影響了巴爾札克等後繼者。
《鐘樓怪人》時代背景設定在1482年,正值中古世紀末,是黑暗時代中最黑暗的時期。音樂劇一開場便是吟唱詩人高唱「大教堂時代」,雨果借古諷今,呈現出政權、教會欺壓、愚弄百姓的情形。
《鐘樓怪人》中的地景聖母院,具有重大的象徵寓意。這座1163年落成、明年將紀念850周年的建築,在雨果筆下結合了有血有淚的人物與情節,雨果讓自己在小說中軋一角,是一個卑微的小作家獲得成就與滿足的神來之筆。
《鐘樓怪人》1998年首度改編為音樂劇,旋即風靡全球,創下多項輝煌紀錄。「一首歌,抵得上一百頁文字!」,吳錫德表示,音樂劇是視覺的、立體的,再加上音樂的震撼力,是閱讀小說所沒有的經驗;尤其是「歌曲寫得太好了」。能寫出那樣歌詞的人,真是太棒了,「每個人都應該去接受這場藝術的洗禮!」
李鈞震:鐘樓怪人被拿來諷刺「心有餘力不足」的教宗,雖然表面上有權力,但是對真理體悟不足、昏庸無能、缺乏專業知識,導致他雖然內心愛慕女郎(才華洋溢、獨立自主的人們),卻無力保護,也自慚形穢;他被「神父」們(宗教權貴階級)所操控,也被警察(政治權貴階級)所玩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