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聖誕節想到什麼?

【摘要12.25.2012賴天恆 蘋果】在我們移植了西方『慶祝聖誕節』的大餐、慶典、購物、狂歡之際,更該注意背後所隱藏的深遠意義。聖誕節是一個跟「末日」有關的節日。在西方的基督宗教當中,末日並不是絕望、毀滅。正好就是聖誕節所紀念的,帶給人盼望,讓人有勇氣面對未來
大家耳熟能詳的「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就是指向這個盼望。當耶穌再臨的日子來到時,祂將在世上掌權,並以公平正義審判、治理萬有。今日我國信仰這個來自西方的宗教,仍屬於少數,但是在慶祝聖誕節之餘,不妨多了解背後的精神:救贖、盼望,以至期待公平正義的實現
近日的聖誕節相關新聞,無不圍繞著百貨業者要怎樣在這個「周間聖誕節」中求生存。為鞏固客源、提高消費者忠誠度,業者出盡折扣、聯名卡等花招。然而,即使聖誕節確實與「禮物」有所關連,背後意義卻是更為深遠。
與聖誕節有關的第一份禮物,或許是「來自東方的博士」獻給耶穌的三份禮物:黃金、乳香、沒藥;而這三份禮物分別象徵權柄、聖潔、受難。今日所熟悉的「聖誕老人」,則是起源於基督宗教的關懷精神。
聖誕老人的原型,其實是來自四世紀米拉城主教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 of Myra)。聖尼古拉以慈善好施聞名。傳聞有一次聖尼古拉聽說在教區內有一貧窮家庭,因沒錢準備嫁妝,迫使女兒無法成婚。聖尼古拉便從自己的私房錢中拿出一部分,包起來從窗口扔進那戶窮苦人家,而包裹正好掉入爐火旁正在晾乾的襪子中。而這當中「禮物」的意涵,絕非消費購物,而是對貧苦族群的關懷
我國在聖誕佳節上,所仿效的往往只有表象:大餐、慶典、購物、狂歡。這種商品上西化對我們著實沒有任何幫助。我們更該注意一些值得仿效的精神:對未來公平正義實現的盼望,以及對貧苦族群的關懷
排隊買麵包 敘國300飢民被炸死【摘要12.25.2012蘋果】聯合國和平特使前天抵達敘利亞,再度試圖與阿塞德總統商討停戰的可能,但當天下午敘國政府軍仍在好幾個城市發動空襲,中部哈耳法雅鎮一家上千飢民排隊的麵包店也遭攻擊,死亡人數恐逾300,是反政府衝突以來單日死傷最嚴重事件之一。人權團體並指控政府軍在他處投放毒氣彈,造成更多傷亡。
哈耳法雅(Halfaya)的反政府組織「地方協調委員會」成員指出,麵包店挨轟後已挖出84具屍體,至少還有25人被埋在瓦礫堆下,另有許多人傷勢嚴重。由於對外道路完全中斷,醫療人員無法加入救援,死亡人數恐會繼續增加,有媒體估計死亡人數可能超過300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