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2.10.15摘要】台灣是海島國,但政策卻一點都不親水。這個感慨,來自「船仔頭藝術村文化基金會」發起人謝敏政。對他而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千古傳誦,但這個美地若穿越時空搬來台灣,恐怕也會被地方政府插下「危險水域」的立牌。
船仔頭是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中最小的村落,古名為鎮蟳港〈或店船港〉。兩百年前,朴子溪是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主要交通要道,這個典型三合院傳統村落,最盛時期人口多達五、六百人,近年人口外流,只剩不到一百人。眼見家鄉就要「散村」,謝敏政毅然返鄉。
曾任自立、中時報系記者,謝敏政到宜蘭跑新聞時,看到冬山河整治成功,成為當地人口中驕傲光榮的宜蘭經驗,既羨慕又感慨。因為,童年的他天天「摸蛤仔兼洗褲」的那條朴子溪,對台灣人來說,卻是汙染嚴重的「全台九大汙染河川」之一;他無法繼續偽裝一個超然的記者,以「黑龍江」來形容這條孕育他長大的溪水。
謝敏政不解,台灣是海洋國家,河流多、溼地美,但長期以來卻不親水:政府為了省事,永遠在台灣各大河川旁,立個「危險中」的牌子,因此,「水流湍急、水域危險、水深勿近」的牌子到處林立,老人家怕危險,永遠不准家中小孩到溪裡玩水,嘉義觀光只見阿里山,鼓勵大家往山裡走;但近年水土保持失利,土石流改變了地貌,水,真的比山危險嗎?
同為水鄉之國的荷蘭人來台,卻驚訝台灣人大多不懂游泳,鮮少利用河川水力,溪流也不見人划船。吳念真解釋,從歷史淵源和地緣政治來看,「台灣的海洋自始至終都不是通路,而是一種屏障和隔絕,說穿了就是避免老共打過來用的!」
海洋國的小孩望水生怯,謝敏政始終不服氣。「以前當記者批評很容易,回家才發現地方資源有多貧乏!」謝敏政看著河畔盡是垃圾,異想天開想做「親水公園」,要求環保局協助清理,只見官員兩手一攤,「你罵我也沒用,地方沒預算沒錢,連自有財源都不夠,怎可能整治河川?」謝敏政說,翻開地方建設經費大餅,「我們竟然只有治水預算,沒有親水預算?」
他開始自力救濟,但過去嘉義沒有焚化爐,家用垃圾通通往水裡倒,他只好買船買竹筏,帶著地方官和家鄉人一起河川巡禮,欣賞這片沿岸風光,紅樹林遍布、候鳥飛翔,終於感動前嘉義縣環保局長吳榮輝,回報中央,請當時的環保署長蔡勳雄想辦法,最後在環保署支持和時報基金會號召下,啟動河川整治,「光第一步的清理,就撈了兩萬噸的垃圾!」
光有河面風光,沒人來親近,地方仍難以生存。謝敏政說,這其中有很嚴肅的民間習俗要突破,「老人家認為,划船很危險,因為溪底有魔神啊(水鬼)!」隔年,謝敏政和地方耆老組成「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發起「新故鄉運動」,希望結合社區再造、農村再生,讓地方重現榮景,他說服地方農民,「不一定要靠政府憐憫,每個月發六千元給你,我們可以開發民宿、觀光、牛車導覽,創造就業機會,年輕人就會回來。」
在中央、地方政府和東石鄉公所努力下,朴子溪終於再造成功,東石鄉卅年划龍舟的歷史,再度重現,贏得「桃花源」稱號。船仔頭更主辦全國文藝季,以「船仔頭的呼喚」為主題,獲選全國十大環保模範社區。
民國一百年一月,內政部核定宣布,朴子溪為台灣最大面積的河口溼地,總面積高達八千五百多公頃。從朴子溪港口大橋到東石漁人碼頭、外傘頂洲、布袋商港、布袋遊艇港、白水湖壽島,將成台灣最大的牡蠣養殖區。
養了兩艘龍舟、四條獨木舟的謝敏政,每天仍划竹筏捕撈垃圾,可說是朴子溪畔的船老大。他說,這個世外桃源,結合堤頂自行車道、市民農園、觀光牛車、三合院民宿,還可延伸到蒜頭糖廠和濱海風景區。啟動觀光龍船的他,要動員台灣人走出戶外,來趟不一樣的「朴子溪生態鄉村之旅」,擁抱河川之美,讓溪流不再「危險中」!
羨慕外國小孩在河上悠閒划舟,安全搖槳嗎?嘉義朴子溪也可以有這樣的體驗。謝敏政表示,海洋台灣,應該要快樂啟航!嘉義縣獨木舟委員會、帆船委員會、觀光龍舟也已經準備好水上航程:從漁筏載客巡禮外傘頂洲,到獨木舟體驗朴子溪河口的壽島海灘,或者只是單純的坐龍舟看看河上紅樹林風光、賞候鳥,享受桃花源樂趣。
謝敏政呼籲,中央政府應該立刻建立救生員制度,嘉義朴子當地的救生員人數有四百多名,可說是全國第一高,但他們空有一身好水技,卻只淪為中央急難救助的最後一環,必須隨時配合中央政府的指令義務投入。如果將此打造成親水環境,建立救生員制度,能促進在地社區就業,提振當地經濟。
朴子溪河口的壽島海灘,在日治時期曾是海水浴場。河口溼地的白水湖堤防畔,養殖大面積牡蠣,從白水湖漁港向南延伸至布袋第三漁港,可綿延數公里,一直到白水湖南安檢所接上陸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