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4.13.自由】歐洲聯盟十一日起實施新法,要求餐廳、速食店和食品商遵守新規定,抑制食物中的致癌物「丙烯醯胺」(acrylamide)含量,諸如薯條炸得過焦,以及白麵包烤成黑麵包都被禁止,包括咖啡、餅乾及洋芋片等食品都受此規範,今後相關業者在製作食物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
丙烯醯胺會在高溫烹調與處理食物,如油炸、燒烤及烘焙時自然形成,尤以馬鈴薯及穀類為主的產品最易形成此種物質,這一過程又被稱為「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能賦予食品特殊香味及鬆脆口感。由於丙烯醯胺無法在食物中完全消除,只能採取行動將其含量合理地降至最低。
新法規定包括:嬰兒食物中的丙烯醯胺基準是每公斤40微克以下,咖啡替代品菊苣每公斤4000微克,餅乾每公斤350微克,洋芋片每公斤750微克,即溶咖啡每公斤850微克,薯條每公斤500微克,多數早餐穀類每公斤300微克,但玉米、燕麥、古麥(spelt)、大麥及米製食品的基準再低50%。歐盟執委會將每三年檢視上述基準,以逐漸降低丙烯醯胺含量。
新法也對食品生產及加工設立明確規範,例如食用馬鈴薯澱粉含量要低,應儲藏於低溫(超過攝氏六度)及濕度夠的場所,以確保馬鈴薯轉甜的程度處於較低標準,煎炸時油溫也儘量不超過168度。
針對歐盟的規範,我國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食藥署自105年已有公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當中有各類食物中丙烯醯胺含量建議值,但沒有強制規範,也沒有罰則,包括咖啡、餅乾、麵包和黑糖等都有建議值,給食品業者做參考。
好傷身!醫生營養師不吃的六種「路邊小吃」【摘要2018.4.13.聯合報】近幾年來台灣食安風波頻傳,食品業者為了壓低成本改用非法原料,或是為了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增加食材獨特口感,擅自添加不合法的化學成分,搞得如今大眾人心惶惶,不知道那些食物該吃,根據《微信─名醫養生》報導,這就幫大家整理幾項常見且使用添加物的食物。
人造奶油 植物油經由「氫化」特殊處理之後,可從不穩定的液態轉變成固態,外觀、味道類似天然奶油,人造奶油廣泛應用於日常飲食中,像是烘焙食品蛋糕、餅乾、酥皮、奶精都可以找到人造奶油的蹤跡。根據研究指出,攝取人造奶油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加工肉製品 火腿、香腸、臘肉或是肉製罐頭,為了增添口感都會加入肥肉、澱粉等,降低營養價值之外,在醃製過程中,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物質,與食物本身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結合後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吃多恐會增加罹癌風險。
蜜餞 通常品質較差的水果,才會被製作成蜜餞,經過高濃度的糖漬(65%以上的含糖溶液)而得,再利用人工色素使外觀顏色更加飽和。醃漬過後的水果,維生素皆已喪失殆盡,不僅營養價值低,吃多也會容易引發肥胖、糖攝取過量等問題。
又瘦了!小禎減重122天甩30公斤 下巴尖到不像話 【摘要2018.4.13.聯合報】小禎日前為了身體健康努力戒酒減肥,短短一百天就看出成效!13日她還與網友們分享,戒酒減重122天已減重30公斤,她還與網友們分享她運動的實況,網友們直呼「好勵志的炫耀文」。
小禎最近瘦身有成,她還開心地與網友們分享瘦身秘訣,她提到只要遵守「運動量提高~飲食減少~」這兩個要點,也能順利減重。小禎最近在臉書直播時還露出迷人尖下巴,臉型與去年相較明顯消瘦一大圈。網友們看完小禎的影片,紛紛大讚「超棒的」、「毅力令人佩服!」、「值得向妳學習」。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在「飲食行為」雜誌(Eating
Behavior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招募了4468個受試對象,男女各2000多人,進行為期1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能在這10年間保持體重恆定(BMI波動在5%以內)的人,女性佔28%,男性23%,而體重減輕的女性有7.5%,男性3.8%,其他六、七成的人都是體重增加,女性平均年增0.9公斤,男性增1公斤。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受試者保持「飲食規律」和「經常運動」的人,能讓體重平穩,而「飲食不規律」或是「想減肥而節食」的人,則體重增加。男性受試者「飲食規律」、「BMI值較高」、「文化水平高」的人能保持體重平穩,「飲食不規律」、「有節食史」和「有吸菸史」的人體重增加。
所以受試者不分性別,能長期保持體重平穩的重點在於「飲食規律」,有節食史的人反而可能因暴飲暴食而增胖。先前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研究也發現,限制熱量攝取會增加對不健康食物的誘惑力,增加肥胖的風險,所以節食並不是一種有效的減肥方式,規律飲食才是控制體重的要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