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除了一線美術館 別錯過Pop-up藝廊


【摘要2018.8.17.蘋果 謝昀瑾】除了國家美術館、泰德美術館等一線美術館,或者西區龐德藝術街以外,來到倫敦,更不可錯過的就是Pop-up藝廊」Pop-up在英文裡有突然出現的意思,使用在藝廊的前面時,顧名思義就是「突然出現的藝廊」。在倫敦朝氣蓬勃的藝術市場裡,Pop-up藝廊成為一種新趨勢。
它通常出現在原本是空屋的房子,取得屋主的同意後臨時成為展示藝術品的空間;這樣的空間時常是提供給新興藝術家有展示及販售作品的機會,避免因正式藝廊的檔期與名氣問題而失去了展示的機會。
Pop-up藝廊的檔期通常只有幾天到一個星期,由於它並非一個正式的展示廳,觀眾可以著非正式服裝「即興」入內參觀。而在Pop-up藝廊,更相對有機會能夠遇到藝術家本人面對面交流喔! 那麼,較有機會碰到Pop-up藝廊的地區在哪呢?
以倫敦市中心來說,有倫敦東區(East End)、柯芬園(Covent Garden)及南岸(Southbank等區域。 東倫敦在過去曾是貧民窟,後來受到移民的影響,該區充滿著多元文化,若以台北區域譬喻,就像是西門町、中永和一帶。
受到前衛藝術運動的影響,在1901年左右,東倫敦的白教堂地區引領藝術到此地以振興經濟,首創藝術展覽中心(Whitechapel gallery)定期展覽,爾後30年正式命名為East end Academy,相較於西區梅菲爾的皇家藝術教育機構(Royal Academy of Art),這裡更關注在勞工階級的藝術教育,讓當代藝術融入勞工與移民的生活。
60年代時東倫敦的房地產價格下滑,更吸引了大量的藝術家來到此地,現在這裡除了有絢麗的街頭塗鴉藝術以外,Pop-up藝廊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門,從靜態的繪畫、裝置藝術到動態的影音創作,前所未有的出現在同個區塊,讓人視覺感官一次享受過癮。 
泰晤士河南岸與西區柯芬園的藝術崛起則和東區有很大的不同。「南岸」本身是非正式名字,概指從西敏橋到黑衣修士橋之間的區域。這裡最早是倫敦的世外桃源,有著大量沼澤地;隨著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老倫敦向外擴展,開始出現碼頭與代工廠,同時伴隨著原有的綠地作陪襯,興建了劇院及酒店,然而缺乏北岸的嚴格控管(例如目前歸屬西區的柯芬園),南岸成為中產階級在郊區的娛樂聲色場所 
時間來到二戰以後,英政府為了振興國民信心與戰後重建,1951年在此地舉辦英國節(Festival of Britain),使用了「南岸」的名字而一直沿用到現在。現在這裡除了有劇院及展覽館之外,大片公園綠地無時無刻都有藝文活動,而顯著地標OXO塔碼頭(OXO Tower Wharf)在褪去牛肉塊肉廠的身分後,更成為新興藝術場所,連帶推動附近的Pop-up藝廊市場。
當然,除了上述區域,走在倫敦路上只要眼夠尖銳,隨時也能看到Pop-up藝廊就出現在某條街巷中,甚至在當地圖書館也有提供這樣的場所,讓民眾隨時可以與藝術品接觸,也給了新銳藝術家更多演出與展出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