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8.10.蘋果
野島剛】最近在新聞上看到報導,指出台灣人在日本和日本人用餐時該注意的禮儀,列舉四項:
「進到店裡,最先是點啤酒大家一起乾杯」、「不可以比上司或前輩提早開動」、「不可以兩個人一起用筷子夾同一樣東西」、「不可以自己斟酒獨飲,要互相倒酒」。
仔細想想,以上這些所謂的禮儀,每一項我都不大認同,特別我是很喜歡獨酌的人。可是,在日本,的確在一些場合不得不對自己的言行要小心特別。反過來說,以身為日本人的角度,如果是日本人在台灣用餐的話,該注意哪些禮儀呢?我絞盡腦汁,理出下列幾項跟大家分享。
首先是點餐。要點什麼料理,日本人會先詢問出席者的意見,而台灣人大都是交由上司或長輩決定。他們會考慮到「下酒菜」「蔬菜」「豆腐」「魚」「肉」「湯」等不同類別,全神專注在設定的預算內如何均衡安排菜色。因此,如果在一旁出主意說:「我想要吃那一道菜」之類的話,對方有可能會露出「不要煩我」的厭惡表情。所以,在台灣參加聚餐時,只要附和說「我都很喜歡吃」就好了。
還有,在用餐完畢後,不需要講「謝謝招待」(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在日本,如果不講的話,會被認為沒有禮貌的傢伙,在日本文化裡面,這句話比「我要開動了」(いただきます)還要來得重要。但是,在台灣很認真地說:「謝謝你請我吃飯」,對方反而是一臉困惑。比起這句話,應該要說「下次換我請你吃飯」,當然把感謝放心上,什麼都沒有說也沒關係。
還有一個,不要把料理全部吃光。日本人不喜歡剩下食物,所以盡可能地把桌上的菜全部吃完。但是,在台灣一般都會比平常吃的量再多點一些,因此你努力把菜吃完,台灣人卻可能誤解為「你還沒吃飽」,又再加點,而日本人看到既然點了,又再努力地吃。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在台灣的日本人大概都會發胖。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吃飽了,就把筷子放下,在一旁靜靜等待時機,感覺聚會差不多要結束的時候,開口問說:「沒吃完的,我可以把它帶走嗎?」雖然日本人沒有打包剩菜的習慣,可是台灣人會帶回家之後,隔天加熱來吃。
另外,就算餐桌上沒有主菜,也毋須感到驚訝。日本人很重視「結尾」(締め),在用餐的最後會吃飯。在日本的居酒屋,通常在散場的30分鐘前,會有個人出聲問:「結尾要點什麼?」飯糰、茶泡飯或是拉麵等,大家吃完肚子都撐了。
但是,台灣人在聚餐時,很多時候直到最後都不會出現主菜是很正常的,如果是炒麵或炒飯也是最先上桌,所以日本人心裡可能很納悶:「咦,突然就上主菜?」
最後一點是不要太喝醉。日本人認為酒席和上班是兩碼子事,即使面對上司,喝了點酒,行為有些冒犯也會被原諒,我們稱這個「無禮講」(在宴會上,不在意地位或身分的高低,一起同樂),不要太過分的話,失禮一下也沒關係。
相反地,台灣人在聚餐的場合上也絕不會掉以輕心,上司會豎起耳朵仔細聽每一個人的發言,有人盡量會趁這個機會拍馬屁,即使是無聊的笑話,也是跟著一起笑就好。當然,絕對不要隨便說別人的壞話或諷刺的話語。日本的「無禮講」文化在台灣並不通用。即使是開玩笑說:「經理似乎沒什麼女人緣。」也許明天到公司上班時,就沒有你的座位了。
以上或許是我個人的偏見。但總而言之,聚餐是重要的國際交流場合,所以在禮儀上出現誤會的話,可就壞了興致。知己知彼,關於台日之間的用餐禮儀,還是要多留意一下不同的文化習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