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12.22.自由】不只如外國諺語所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科學家廿一日根據最新研究指出,一天吃超過兩粒新鮮番茄,對過去習慣吞雲吐霧的戒菸者修復肺臟特別有益,也可讓一般人肺功能自然衰退的老化問題無形減緩,值得呼吸疾病患者納入飲食考量。
不過,手邊如果沒有番茄也別驚慌。專家指出,只要是新鮮水果都有效,蘋果效果尤強;但一天要記得吃超過三份,而且不能是加工蔬果。
這篇登上《歐洲呼吸期刊》(ERJ)的研究,分析2002年登記參與調查的680位德國、英國、挪威民眾健康狀況。他們當初填了一份問卷,同時接受兩種肺功能檢測與飲食評估;十年後再來一次,確認他們的每秒吐氣量,以及每六秒吸氣狀況,但這回沒再確認飲食型態,為這份研究敗筆。
不過,科學家倒是記得把受調者年齡、身高、體重、性別、收入、勞動程度納入考量。結果發現:肺功能衰退雖是人到了將近卅歲就會發生的自然現象,在常吃番茄等水果者的體內卻速度較慢;這項關聯在昔日癮君子身上「更為驚人」,讓研究團隊不得不歸功於番茄的修復能力。
擔任該論文共同作者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賈西亞—拉森(Vanessa
Garcia-Larsen),因此建議把番茄納入飲食指南;尤其是吸菸者常見「慢性阻塞性肺病」(CORD)的全球案例與日俱增,不妨一試做為對抗利器。
晚期肺癌有機會治癒 最新臨床研究:腫瘤甚至消失【摘要2017.12.22.聯合晚報】原本被視為絕症、不治之症的晚期肺癌,有機會治癒。台大醫院一項最新肺癌臨床研究,108名腦轉移、病況不佳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沒事先篩選的情況下接受免疫療法,反應率達兩成三,四個病人有一人出現顯著療效,腫瘤甚至消失。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指出,十年前肺癌治療仍以化療、放療為主,隨著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問世,讓晚期肺癌患者重燃一線生機,其中免疫療法的臨床成果最令人期待。
「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模式」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門診累積收治超過100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沒有挑選病人情況下,反應率約兩成,如持續用藥有機會治癒。其中一名患者參與臨床試驗使用新藥,迄今施打了一年半效果良好,腫瘤幾乎不見,這在十幾年前根本不可能。2000年,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活率不到一成,平均存活期僅3、4個月。
陳育民說,免疫療法臨床試驗證實淋巴球是可以被喚醒的,透過T細胞來殺死癌細胞,恢復自身的戰鬥力,所以對每一種癌症可能都有效。只要T細胞被活化,理論上效果應該可以持續下去,歐洲腫瘤醫學會建議癌友,持續接受療法一年以上,效果更明顯,甚至有機會治癒。
目前國內核准三種治療晚期肺癌免疫療法,有效率均約兩成左右。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指出,目前台灣開放三種治療晚期肺癌的免疫療法藥物,適應症為二線以後,臨床顯示,約有一成六患者可以存活五年以上,且副作用極低。
免疫療法的適應症越來越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建議,肺癌免疫治療有效的族群可以是長期有效,因此應該要有配套找出這兩成有效的病人,讓健保發揮最大價值。高尚志表示,如何找出治療有效的病患,是免疫療法的一大挑戰,或許可討論病友共同負擔的可能。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柯博升表示,透過生物標記檢測篩選出有效的病人,並不是理想的評估系統,生物標記發展是未來的必要條件,但現在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全部適用,可考慮用金融手段如風險分攤方式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