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抗暴政 卡薩爾斯奏《白鳥之歌》


教育啟迪
【中國時報2013.04.15摘要】藝術家不是關在象牙塔裡的自戀狂,有些藝術家一生堅持理念,甘冒生命危險,勇敢對抗暴政,人格與音樂一樣完美。上個世紀的西班牙大提琴巨擘卡薩爾斯(Pablo Casals)就是這樣的人。
Pablo Casals
卡薩爾斯以大提琴演奏及作曲家身分聞名歐陸,但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卻到處義演籌措物資,支持同胞對抗獨裁的佛朗哥政權。他在每場音樂會必定加演故鄉民歌改編的《白鳥之歌》,感動各國樂迷,1958年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他的傳記作品《白鳥之歌》中文版,本月正式在台發行。
卡薩爾斯說:「有些人認為藝術家應該活在象牙塔裡,與其他人的掙扎和苦難隔絕,這個觀念我無法認同。對人性尊嚴的冒犯,就是對我的冒犯,而抗議不公不義,是良知問題,人人都應負起責任。對藝術家而言,捍衛自由、追求真相,遠比創造力還更重要。」
卡薩爾斯1876年生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十一歲首度聽到大提琴演奏,決定專攻大提琴,隔年前往巴塞隆納接受科班訓練。由於他的琴藝精深,很快受到注意。他在同胞作曲家阿爾班尼士的推薦下,受到西班牙皇家重用,至法國、美國等地演出,活躍樂壇。
不過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以佛朗哥將軍為首的長槍黨取得政權,展開長達36年的獨裁統治。包括卡薩爾斯、畢卡索在內的許多藝術家都離開祖國,表達對獨裁政權的唾棄,卡薩爾斯更以義演的方式募款,支持反對陣營。他演奏結束後都會加演家鄉的歌謠《白鳥之歌》,表達對苦難同胞的想念。
卡薩爾斯的名頭愈響,就愈凸顯佛朗哥政權的不公不義,佛朗哥曾公開表示:「我如果抓到他,會砍掉他的雙臂,把他折磨至死!」
1950年,卡薩爾斯在法國普拉德舉行音樂節,專門演奏巴哈的音樂,所有收入均資助難民醫院;1955年則在母親的娘家波多黎各創辦卡薩爾斯音樂節、波多黎各交響樂團及音樂學院。
只要西班牙未能脫離獨裁統治的一天,卡薩爾斯的戰鬥就不會停止。只可惜一直到他1973年過世為止,都未如願看到佛朗哥政權倒台,遺體暫時葬在波多黎各,直到1979年西班牙實施民主,他的遺體才遷回家鄉。他一生熱愛藝術,為自由公義奮鬥的行動,受到西班牙人及全球樂迷一致的肯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