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13.04.05摘要】「鋼琴家怎麼可以不讀詩?怎麼可以不看畫呢?完全困在音樂世界裡,會出問題的!」享譽國際的中生代俄國鋼琴家列夫席茲(Konstantin Lifschitz),外表看起來像苦行僧,練起琴來像拚命三郎,指下的音樂充滿魔力。
KONSTANTIN LIFSCHITZ J.S. BACH PRELUDES and FUGUES C#Major
列夫席茲1976年生於烏克蘭,五歲時就讀格涅辛音樂學校,向柴琳克曼(Tatiana
Zelikman)學習。他十八歲那年在畢業音樂會上彈奏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現場演出被灌錄成唱片,竟入圍葛萊美獎,《紐約時報》樂評更評為「繼顧爾德之後最具影響力的詮釋」,讓他成為傳奇人物。
列夫席茲目前正在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師範大學舉行大師班,下周將舉辦兩場音樂會,分別演出貝多芬及舒伯特的晚期作品。
列夫席茲的演奏充滿爆發力也深具說服力,去年他來台演出《郭德堡變奏曲》及蕭士塔高維契《廿四首前奏曲與賦格》,受到樂迷喜愛。他與柏林愛樂小提琴首席樫本大進合作錄製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專輯將在近期發行。
列夫席茲表示,俄國音樂教育講究的是全方位藝術學習。他的老師柴琳克曼一直鼓勵學生多讀文學、多看畫,「可惜我當時年紀太小,根本聽不進去,直到後來跟隨傅聰上課,再次被提醒,我才知道文學對音樂的重要性,後來我就經常讀詩。」
「詩跟音樂一樣,有一種特殊的節奏,會觸動人的內心,這會讓人對音樂更有想法。我認為,想要當好一名鋼琴家,就必須理解語言的藝術,你才能進一步知道那些無法用語言具體描述的事,要如何用音樂來傳達。」
列夫席茲這次來台將演奏貝多芬最後的三首奏鳴曲,分別代表信、望、愛三種美德,「這也是貝多芬晚年的中心思想。」貝多芬奏鳴曲被視為鋼琴世界的新約聖經,不只技巧難度高,精神層面的表現也困難,列夫席茲卻有他獨門的練習方式。
「你要把每一首曲子當成一個人,只有跟他長期相處,你才抓得住這個人的心思;唯有跟這些曲子共同生活久了,你才會知道它在說什麼。」
列夫席茲也將演奏舒伯特的最後三首奏鳴曲。他表示,「我把這三首曲子看成一個整體,有點像是舒伯特預知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在交代遺言。」列夫席茲將於四月八日演出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四月十日演奏舒伯特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李鈞震:音樂家如果不參與民主運動、熟練聖經,絕對不可能瞭解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音樂家如果缺乏社會正義感與國際關係,絕對不可能瞭解西貝流士、蕭士塔高維其、華格納;音樂家如果沒有研究「如何教學成功」,不可能瞭解巴哈……。
13歲轉世活佛 兒時就打坐【摘要2013/04/05
聯合報】尼泊爾瑪貢寺瑪貢仁波切認定南投縣普台國中學生蔡經濠是「轉世靈童」,十一日將在基隆市禪法園為十三歲的蔡經濠主持坐床儀式,宣告他是「活佛」,是瑪貢寺接班人。
蔡經濠說,他一直覺得能幫助人是件快樂的事,這幾年學佛學得很自在,即使被宣告為活佛,仍會以平常心過日子、做自己。蔡友文夫婦說,會讓蔡經濠先完成高中教育,等到他滿十八歲,再由他決定是否出家。
李鈞震:
1.
佛,是「智慧的大師」之意;在現代,如果不能成為某學術領域的「一代大師」,絕對不可能是「佛」;如果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的人,絕對不可能是「佛」;
2.
如果沒有為爭取人權、打破封建制度而奮鬥不懈的佛教徒,絕對不像釋迦牟尼,只是雞犬升天中的雞犬。
3.
世界上,擅長打座的人,絕大部分缺乏社會競爭力,屬於米蟲一族。品德不如陳樹菊的人,不但不可能是佛,還不如「菩薩」(高智能者)。
4.
在現代,只會讀佛經、解釋佛經,卻沒有身體力行、具體行動為整體「生態永續、生態平衡、文化交流」而日夜奮鬥的人,大都只是沽名釣譽的佛教敗類。
5.
西藏許多轉世的「活佛」,其實,是封建制度下「踐踏人權」的惡靈在不斷轉世;表面上幫助人,實際上享受特權、賤踏人權。
6.
各宗教權貴階級,如果不熟練「世界人權宣言」並身體力行,一定是社會敗類,絕對不可能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