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1.9.蘋果
張惠博】根據由擔負課程研發重任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所出版的《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一書的內容,對於十二年課綱,已有簡要全貌的介紹,倘能詳加研讀,應能看出其梗概,也可相當程度的減少憂慮或焦慮。資訊時代,教育領先的國家為培養適應未來趨勢的下一代,學生所應具備的能力,計有3類型的能力,包括:
(二)素養技能,即通識的能力:資訊素養、媒體素養、科技素養;
(三)生活技能,特別是工作的能力:彈性、開創性、社交技能、生產力、領導力等。這些能力,其實和十二年課綱所涵蓋的,並無太大差別。
十二年課綱總綱之中,其「核心素養」,係為連貫各教育階段與統整各領域╱科目課程之發展,培養以「人」能成為「終身學習者」,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以及「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九大項目。
其目的在於提供學生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學習機會,不再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而是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的問題解決。
相較於國外課程,常能簡要說明批判思考、解決問題、探究技能是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並且明白揭示,獲取知識的能力、過程與知識本身同等重要,甚或更重要。有關十二年課綱要旨的敘述或描繪,亟需扼要清楚些,以減少文字的混淆或困惑。
此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價值與功能,迥異於僅重視知識,卻輕忽技能與態度的傳統教學。因此,教師大可放心,十二年課綱意在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方法皆須更豐富多元,不能再僅授以應付筆試的內容知識為己足。
以美國中學科學課為例,學生仍泰半集中於科學概念與科學過程的熟習,有鑑於此,科學教育研究者與學者強烈呼籲,必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亦即,當學生面對個人與社會問題時,能具備應用其科學知識,以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
其次,提供學生對於科學本質與科學探究的學習,則是最有利於科學素養的學習情境。甚且,關於科學本質與科學探究的理解,則是受到個人世界觀的影響。所謂世界觀,就是個人認知其在世界中的角色、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以及認識論。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個人對於科學的觀點,即為其整體世界觀的一部分。
同樣,對教師而言,意欲由昔日的教學,轉變為符應十二年課綱的教學,必先了解其教學世界觀。所以,未來有關十二年課綱的教師研習,首應強化一些概念或哲學上的基本探討。當教師了解其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以及其對於教育、教學的觀點時,他才會樂於接納十二年課綱,也才能掌握課綱的經典所在。十二年課綱也許不是完美無缺,但值得各界予以重視,俾為國民基本教育開創新局。 【彰化師範大學前校長】
PS:
2.
老師必須考核校長與教育局長,是不是終生多元學習的社會典範,將此評等列為考績的一部分。
3.
校長或老師如果自己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就絕對不可以教學生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習慣。因為老師自己做不到,只會要求學生,會讓學生鄙視老師,對於學習失去信心與動力,也養成做表面功夫的虛偽品德。
4.
老師如果沒有養成終生多元學習的生活習慣,那老師的(一) 學習技能,(二)素養技能,(三)生活技能,這三項能力都會很差,也因此不適合擔任老師的工作。
5.
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為何?教育局長、校長、老師,都必須成為終生多元學習的社會典範,如果做不到,那《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就只是個虛應故事的作文,助長社會虛偽不實、不誠信的風氣。
6.
張惠博、管中閔,是不是終生多元學習的社會典範,名揚於社會?
7.
「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以及「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九大項目。管中閔符合幾項?台大能不能交代清楚?
8.
台灣大學的教授們,有幾個人是終生多元學習的社會典範,名揚於社會?台大能不能交代清楚,上網公告?
9.
事實上,如果權貴階級或大學的校長沒有能力成為終生多元學習的社會典範,名揚於社會,那他很容易變成虛有其表的斯文敗類。
10. 管中閔對於:台灣民主化工程、亞洲金融中心、轉型正義、總統直選、新聞自由、廢除刑法一百條、美麗島事件、奧運奪得獎牌等台灣重要的進步里程碑,都沒有成為領導人,缺乏社會正義感與社會參與能力。專業上,則毫無國際學術地位,還收了蔡明興的錢,也是客觀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