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歎為觀止的古人金融智慧


【摘要2018.5.21.蘋果 吳惠林】
「問世間,『錢』為何物?直叫人死生相許!」金錢、貨幣究竟是什麼?縱然「貨幣銀行」早已是一門學問,教科書更到處都有,還是議論紛紛。更令人擔心的是,20世紀以來,金融風暴一波接一波,而且愈來愈大,顧名思義,就是金錢惹的禍。
偶然看到「大紀元」網站中「歷代名人軼聞錄」刊登的「錢是什麼?《錢本草》說破謎底」短文,頓時如醍醐灌頂般的開悟。文章介紹的人物是1千多年前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宰相張說。張說3次出任宰相,仕途坎坷,歷仕四朝、三秉大政,掌大唐文壇30年。晚年時(70歲)寫了這一篇奇文《錢本草》,文章不長,只200餘字,但很精闢。 
「本草」,就是藥材,把錢作為藥材來論述藥理。張說先將「錢」這種特殊的藥材定位為「味甘、大熱,有毒」。錢讓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證人們的生存,所以「味甘」。但對錢的追求要有度、要講道,否則便會讓人變得瘋狂,挖空心思斂財,導致「大熱」成了金錢的奴隸。錢是有藥性的,服過頭便會產生副作用,會「中毒」,使一些貪婪的官員最終鋃鐺入獄,甚至喪命。 
張說告誡世人,「一邊積攢,一邊施財,可稱為道;不把錢當作珍寶,稱為德;獲取和給予適當,稱為義;不求非分錢財使用正當,稱為禮;能廣泛地救濟眾人,稱為仁;支出有度歸還有期,稱為信;得到錢又不傷害自己,稱為智。
用這7種方法精鍊此藥,可以長久地服用,使人延年益壽。如果不是這麼服用,就會消減情志,損傷精神,千萬要小心別犯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