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2.7.聯合報】國健署表示,全球癌症發生率逐年提升,每5分26秒有1人罹患癌症,不過,至少有1/3的癌症跟菸、酒、肥胖、不運動、不健康飲食有關,因此有機會透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加以預防,同時擁有好健康,國內就有研究指出,有快走、慢跑或搭車時提前兩站下車走路等小習慣的人,比起完全不動的人,可延長壽命達3年。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指出,每天至少運動15分鐘的人,比起毫不運動的人,可延年益壽達3年之久。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也能有效減重以及維持體重,建議可從有興趣、或最簡易、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健走開始,慢慢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與強度,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每日時間至少有30分鐘。
飲食習慣方面,多數人明白宜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此外,吳建遠也建議三餐以全榖類為主食,可搭配優質的蛋白質如魚肉、堅果,並多選用高纖維食物,如此能促進腸道健康,同時能控制血糖與血脂。
在食物的種類比率上,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建議「兩菜一肉」,先攝取蔬菜與菇類,再搭配魚肉、瘦肉、豆腐等蛋白質,如此就能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及油脂。
遠離菸酒檳榔的口號雖老派,卻務實。吳建遠說,國際證據顯示,八成肺癌男性、五成肺癌女性的死亡是由吸菸導致的,除了癌症,包括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都經常與吸菸有關,國內每年至少2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另外,口腔癌及食道癌與吸菸、喝酒、嚼檳榔也息息相關。
賴基銘說,台灣癌症已經連續34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的首位,平均每5分26秒有1人罹患癌症,2015年整年度健保支出中,癌症高居最燒錢項目,和癌症相關的醫療花費高達815多億,對國人健康、家庭以及國家健保支出都是沉重負荷。
在預防上,篩檢可及早發現與治療,有效降低死亡率,「真的有做有保庇」。吳建遠表示,
政府的四大癌症篩檢服務,包含補助30歲以上婦女抹片檢查、50至74歲民眾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40至44歲有家族史(二等血親內曾罹乳癌)的婦女、45至69歲婦女兩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以及提供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民眾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則可提前至18歲接受檢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