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
【摘要2.5.2013自由】「很感謝大家啊!一大早來到這邊參加發表會。」有著台灣人特有的淳樸,獨立運動前輩史明昨天出版《台灣人四百年史》3冊,蒼白的頭髮掩蓋不住過去為台灣獨立運動所作的貢獻,「我本來用日文,但現在沒看人看懂日文,謝謝記錄我歷史的同學們,生平可以寫成3冊,我好驚訝!」
Beethoven Symphony No. 8, 4th movement
在黨國教育洗腦的威權年代,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啟蒙了台灣青年對於台灣史的認識與想像,他的一生,體現了20世紀革命史的發展。這次出版口述歷史,3冊分別為《穿越紅潮:1918-1949》、《橫過山刀:1950-1974》以及《陸上行舟:1975-2010》, 收錄史明長達近一世紀的生命歷程,希望藉由描述這個一生堅定志向的革命家,從啟蒙到獨立的過程展現大時代下台灣人的生命價值。
史明出生於1918年的士林,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之後,赴中國抗日,之後潛返台灣,看到國民黨的腐敗預謀行刺蔣介石,失敗赴日。流亡日本期間以開麵館支持台獨運動,為台灣民族主義信仰奮鬥至今。
參考資料:
史明口述史出版 「革命是一件理性的事!」【中國時報2013.02.05摘要】高齡95歲的台獨革命者史明,一生傳奇。史明成長於日本時代,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曾到中國大陸參與抗日,1949年回台後組織台獨武裝革命,因計畫行刺蔣介石失敗,1952年起流亡日本,直到1993年返台。
因從事地下運動,史明習慣將日記、書信定期銷毀,也從沒寫過自傳。直到2009年,台大濁水溪社、台灣文學研究討論會成員組成的口述訪談小組,花了三年為他完成《史明口述史》,讓史明以第一人稱的簡白語言,細述戲劇性的革命人生。
一頭白髮、白鬍子,一身牛仔衣褲的史明,昨天倚著拐杖參加在台北書展的《史明口述史》新書發表會,這套書共三冊《穿越紅潮》、《橫過山刀》、《陸上行舟》。史明精神高昂地以台語分享他的思想與堅持。談到很多後輩對革命歷程,總是抱持著浪漫想像,史明正色說:「革命是一件理性的事,不只是感性!」
「做革命必須要有學問,熟讀思想史,少年時就要立定人生觀。」史明說:「我遇到很多台獨運動者都沒讀書,只會用嘴巴講。所以我到處勸告年輕人,革命是理性的,講台獨必須思考台灣怎麼獨立、了解我們的敵人。」
史明從母姓施,本名施朝暉,1918年生於台北士林,從小受父親影響而萌生反殖民壓迫的反日思想。他在留日期間受馬克思主義啟迪,前往中國擔任中共情報員抗日。但他先後對中國共產黨、台灣國民黨政府感到失望,開始投入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史明說,他不做英雄,「台灣人追求獨立是基於『人權』,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跟世界各國平起平坐。」
史明自1952年至1993年這四十年,大半生都亡命日本,靠他在東京開設的「新珍味」麵店收入,資助海內外台獨運動。1975年以前,史明主張的是體制外的武裝革命,麵店樓上的辦公室就是成員學作炸彈、研擬戰略之地;1975年後他改走群眾運動路線,以傳播思想為主。
1993年,被稱為「最後一個黑名單」的史明終於回到台灣,他創辦的「獨立台灣會」持續運作,至今仍有宣傳車隊巡迴各地。2012年他還挺身隨著車隊環台,相當有毅力。
由於強調革命需要理性與思考,史明除了運動,也有不少著作,他在1962年以日文寫成《台灣人四百年史》,強調台灣人主體性,被視為是台灣民族主義重要的論述基礎。此外他還著有《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等理論書籍。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史明與一般革命者最大不同在於,他強調學問,結合思想與行動,「他認為人格修養是一切的前提,人要確立我們為什麼而活。」
《史明口述史》花三年時間、做了卅次訪問,由超過廿萬字的紀錄整理而成,有系統呈現史明的生平。史明自述:「我一生經歷過日本與國民黨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再加上,至今如果想找到像我一樣去過中國,具備比較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經驗、而且仍活在世上的人恐怕不多。」
史明是台獨運動的標竿性前輩,統籌《史明口述史》採訪撰寫的藍士博表示,投入這本書前,他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是基於政治立場而對史明感到親近,「後來我發現這樣很危險,更確定要出版這本書來完整介紹史明的人與思想,因為史明對人的平等、權利有深刻思考,不是僵於教條的基本教義派。」
史明在1949年中共勝利前夕,因見中共土地改革等政策悖離馬克思思想,深感失望而偷渡回台;回台後發現國民黨政府同樣極權,確信台灣人應該獨立建國,先後成立「台灣獨立革命武裝隊」、「台灣獨立連合會」、「獨立台灣會」等組織。
史明2000年曾婉拒擔任總統府資政,至今堅持體制外路線。這套書除了著墨史明推動海內外台獨運動過程、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如鄭評、盧修一與他的關係等,也談及他為革命犧牲親情、放棄結婚成家,擔任中共情報員時便結紮,以及與日本女情報員平賀的交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