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妮妮又奪冠 今年第11勝

〔摘要10.31.2011自由 陳筱琳〕挾著上週在LPGA台灣錦標賽封后的驚人氣勢,「微笑球后」曾雅妮又征服了中國蘇州太湖,昨天她在歐、亞女子巡迴賽合辦的蘇州太湖女子公開賽以七桿之差輕鬆封后,摘下個人今年LPGA及其他巡迴賽的第十一勝。
帶著三桿領先進入最後一回合的曾雅妮,昨天再添六個博蒂,且未出現柏忌,六十六桿完美收場,以低於標準桿十六桿的200,帶走冠軍盃和四萬五千歐元(約新台幣一百九十萬元)獎金,瑞典選手琳德柏格Pernilla Lindberg)以總桿207桿獲得亞軍。
曾雅妮表示:「我耐心揮桿,推進不少精彩的推桿保Par,能夠以零柏忌、低於標準桿六桿的桿數完成最後一回合,我對自己表現相當滿意。」
曾雅妮前四洞都只打出平標準桿,直到第五洞博蒂才開胡,和她同組的琳德柏格表示:「儘管前段曾雅妮推桿不太順,也沒抓到博蒂,但我心裡明白她遲早會開始抓鳥,並打出精采的比賽。我當然知道我有機會追上甚至超越她,但當她開始加速前進後,其他選手就只能被甩在後面了。」
曾雅妮今年參加24場比賽拿下11勝,奪冠率達45.8%,其中七勝以四桿以上差距獲勝,本季第三度完成二連勝以上。當被問到她主宰女子高壇的秘訣,曾雅妮謙虛地說:「我只是專注在每一桿,保持耐心、不停學習,我會從錯誤中汲取經驗,盡量不要犯同樣錯誤。」
曾雅妮今年戰績顯赫,穩居世界球后寶座、提前拿下LPGA年度最佳球員和獎金后,下一個目標就是成為第一位進入LPGA名人堂的華人球員。只要在LPGA巡迴賽比賽十年,累積27分積分即可進入LPGA名人堂
LPGA每一勝一分,四大賽冠軍兩分,奪得年度最佳球員、瓦利獎(該季平均最低桿數)各可獲一分,妮妮目前累積十八分,最快明年可達27分門檻,以23歲之齡成為最年輕名人堂球員,再來只要參賽滿十年,即可「登堂入室」。
紐倫堡發明展 台灣3連霸〔摘要10.31.2011自由 湯佳玲、吳亮儀、胡蕙寧〕世界最大發明展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於台灣時間昨天清晨頒獎,台灣代表團一舉摘下26金、45銀、12銅及一面大會特別獎,優異成績,連續三年奪得團體總冠軍!
在紐倫堡所舉行的第六十三屆國際發明展(iENA),今年共有來自三十個國家、近七百五十項作品參賽,台灣有四十七個單位、一百零七件作品參展。其中,有三組國中生小發明王,四件作品摘下一金二銀;雲林科技大學獲得三金二銀,是單一團體的最大贏家;而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非接觸型電路短路檢測裝置」更獲大會唯一頒發的特別獎。
今年最年輕的金牌得主是十三歲、基隆二信高級中學國中部的高炫傑和他十四歲的表哥陳麒仁,他們發明的「具偵測之盲人飲用杯具」,內部裝有一具突起的浮標和感測裝置,浮標會在水位到達設定值時觸動偵測器,偵測器觸發警示音,浮標也會突起,盲人可靠聽覺或觸覺停止倒水。他們說:「發明很好玩,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還能幫助別人,很開心!」
高炫傑說,叔公眼睛看不到,倒水常倒到溢出杯外,於是他就想要設計讓盲人能自己倒水而不會滿出來的杯子。高炫傑與陳麒仁從畫設計圖、找材料到做成成品,逐步實踐想法。兩個月的發明過程中,一度因為浮標難以到達定位而苦惱不已,最後在杯緣製作一條軌道,才解決了難題。
指導老師電機科主任劉兆祥說,兩人較沉默寡言,但資質聰穎,「盲人杯具」實用性極高,得獎「不意外」。「具偵測之盲人飲用杯具」已申請到專利。
另外兩件國中生得獎作品,一件是去年獲得金牌的高雄市立七賢國中李昆霖,今年發明「光能儲電冷暖自動調溫服裝」,在衣服上連接一個可冷可熱的晶片半導體,靠太陽能發電控制溫度,能設定輸出冷氣或暖氣,獲得銀牌。
台南市立後甲國中與台南一中的兄妹、同學四人組林昱達、林芯譁、許軒宇與劉珈嘉,在舉重國手鄰居指導下發明的「重力訓練之安全機構」,在桿鈴的轉軸放上單一方向運動的棘輪機制,當力氣不足無法舉起時,桿鈴也不會掉落,這項作品也拿到銀牌。
國研院儀科中心發明的「非接觸型電路短路檢測裝置」,則靠著特殊感應探棒,不必直接接觸電路板就能測出電源短路的相對位置,便於系統自動線上除錯,節省錯誤修正時間與成本。
雲林科大六件作品獲得三金二銀,金牌作品為「兒童創造性學習互動裝置」、「多電極量測系統」與「電控變色環保冰箱」,表現亮眼。
大會的國際評審委員會表示,他們是以創新跟實用兩大基準來評分,環保節能就是相當實用的考慮之一,台灣許多作品讓人驚艷,奪得這麼多獎牌實至名歸。
台灣代表團團長高發育表示,大會參展的作品以綠能、環保類居多,顯見節能減碳已成為趨勢。今年台灣除了獎牌數是全球最多外,有些非金牌作品如高嘉彥發明的銅牌「具跌倒警示自助求救手杖」,以及許春億的「DIY組合式家具結構」都有多人詢價,也極具商機。

魏德聖 困難想小 才能前進

〔黃奕瀠 中國時報2011.10.31摘要〕 「莫那,好的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導演魏德 聖在《賽德克.巴萊》中以這句話破題,創作時想像莫那魯道被壓抑二十年,如今回顧這十二年的漫長等待,他坦言竟和莫那有了相同的體會。
這部七億打造的電影,除了以台灣最高規模製作及行銷成為今秋最熱話題,魏德聖因「十年鑄一劍」的堅持而成為築夢代言人,但他卻說自己不是為了要創造什麼,只是想完成存放心中很久的案子。「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魏德聖引述聖經的話,也許現在才是最好完成的時機。
巡迴全國忙宣傳的魏德聖,抽空到中視攝影棚接受中時總編輯王美玉及採訪團隊訪問,侃侃而談這條電影路的甘苦,他直言自己未如眾人所說那般勇敢,只是憑著一股衝動,而他得為自己的衝動負責任
從一個小場記開始做起,魏德聖踏入電影圈約十五年才完成自己的首部長片《海角七號》,意外創下台灣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原本沒沒無聞的他,一夕之間成為票房導演,拿下金馬獎「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肯定。魏德聖一轉身將賺到的錢全投入《賽德克.巴萊》,人齊了,錢卻不夠也籌不到,「或許投資者是要確認我的決心到哪裡,但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放棄的結果,我承擔不起,我們唯一贏的機會,就是去完成這部電影,靠著票房贏回來。」魏德聖說,如果上帝真的想要毀掉你,第一個月就毀了,不會等到三、四個月才毀掉你。劇組團隊凝聚力沒有因此被擊潰,反而越來越高,連監製黃志明籌資困難時,都會到拍片現場晃一晃,感染大夥兒的精神,再繼續去借錢。
電影終於完成,魏德聖謙稱這些好運都是人氣帶給他的,「我不敢說這是我做的,這是這麼一大群人共同完成的作品。」他將工作人員的付出和眾人的義氣相助放在心裡。
就算是魏德聖人生中第一個英雄莫那魯道,也會遇到抉擇矛盾的情況。「莫那魯道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他有英雄的偏執和豪邁,但他也有矛盾的地方,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寫著莫那魯道的故事,他也經歷這個人物一輩子的心情。
雖然創作時想像著英雄,魏德聖仍維持著十年前的簡單生活,他常在二十六層樓高的陽台喝酒,望著夜景,想著世界多大而自己多小,想著自己小小的成功和失敗,「想小,才有前進的動力」。自覺樂觀的魏德聖,時常過一夜就想開,也反覆說著「事情沒這麼難,想大了才覺得難。」
出生台南的魏德聖,當年隻身到台北打拚,「一般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時,都會來台北。」他認為,城市既是個實現夢想的地方,也是讓夢想破碎的地方,已習慣台北的他,並未刻意讓作品背景離開這個城市。「《海角七號》的阿嘉離開台北,故鄉是療傷的地方。」魏德聖坦言,阿嘉是他的部分投射,藉著這部電影,他也在心裡回到了故鄉。     
魏德聖計畫中的另一部電影《台灣三部曲》,便是關於自己的故鄉。早年他在收集史料時,翻到王家祥所寫的《倒風內海》,這才知道台灣在四百年前曾有這麼美的時代,他更驚訝地發現故事就發生在他的出生地,「那時,我已經寫完《賽德克.巴萊》,心想既然已經完成別人祖先的故事,也該來寫自己的祖先了。」
 從《海角七號》開始,魏德聖意外地讓「看國片」成為一個台灣社會「好久不見」的熱潮,這個秋天,看《賽德克.巴萊》彷彿成為全民運動。魏德聖用他的故事,帶觀眾找到進戲院的路。
原本讀機械科的魏德聖,對這門專業毫無興趣,就和很多學生一樣,分數到了就讀,因為邱若龍漫畫啟發,而踏入一連串歷史電影創作之路,也是始料未及。魏德聖忍不住自嘲,幸好當初讀教科書不認真,才沒有破壞對歷史的想像和興趣。
「我們這一代都是這樣的,花很少時間認識自己。」上一輩常告訴孩子自己過去如何如何,好讓孩子認識父母,卻對自己不瞭解。
不過,魏德聖說自己的父母對孩子採放任態度,錢放在固定抽屜任孩子拿取,也因為這分自由,他懂得要克制。過往即使母親知道他做什麼會被騙,還是會任由他做做看,對於他的電影路沒有支持,卻也沒有反對,「他們只是不懂我在做什麼,沒錢了,為什麼不回家。」但沒錢的時候,母親會塞錢給他,弟弟也借錢給他拍片,「現在他們都很高興,很驕傲,認為我終於苦出來了。」
《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首映後,國際媒體紛紛評論報導,《經濟學人》以「一部從原住民獵頭者觀點描述日本統治半世紀的電影,儼然成為新的台灣之光」破題,盛讚這個「台灣首部以原住民為主體的主流電影」。
儘管國名爭議和其他負面評論,讓這部電影未上映便蒙層灰,但導演魏德聖仍堅定帶著這部「立根於台灣」的電影走出去。他強調,台灣電影必須保持自己文化特色,並認為「台灣最獨一無二的文化就是原住民,他們應該是國家的品牌。」
睽違國際三大影展多年,今年魏德聖帶著《賽德克.巴萊》踏上威尼斯影展紅毯。記者會上,主要演員逐一自我介紹,每個人都以「我來自台灣」起頭,並介紹自己的出身地和族群。「每個人都應該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並很自在地介紹自己。」魏德聖解釋《賽德克.巴萊》最後以賽德克神話結束,便是希望傳遞這個訊息。
因而,在他眼中,穿著族服到戲院觀看電影是這部電影帶來最美麗的風景。    「當權者真的不用擔心強調族群文化,會造成社會分裂,這只會讓世界更多元、和諧。」魏德聖表示,「掩飾你的顏色、彰顯我的顏色,這不叫平衡。」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乃至於完成劇本的《台灣三部曲》,魏德聖都朝多族群方向創作,力陳他心中的多色彩虹就是台灣之寶:「多族群文化是台灣的立根基礎。」
魏德聖常說,當導演不是他的心願,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導演並不是完全的創作者」,若目標只放在導演,便會迎合市場的需求,但若是創作者的身分,就會想辦法保護作品,為它辯護。
這也是魏德聖觀望前輩的眼光,他認為侯孝賢、李安、楊德昌等聞名國際的台灣導演擁有的武器,正是生命養成中深植的文化,這讓他們的作品特色鮮明。香港導演向大陸市場妥協,就為了成就導演的身分,但台灣導演卻堅持著自己的根,這是創作者最好的資產
「誰真的知道觀眾喜歡什麼呢?」魏德聖輕輕反問。他認為,商業市場取決於行銷和宣傳,而非電影創作本身,因此,不應該為了市場而影響作品創作。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德聖從未拒絕大陸市場的可能,《賽德克.巴萊》甚至有了大陸資金加入的機會,但因投資者要求更改部分劇情,讓他們寧可放棄也不願更動歷史。「和大陸合作的最大挫折,就是要將自己的文化抹殺掉。」
魏德聖承認大陸或許會成為東方好萊塢,但他們能主導潮流多久?也得看他們的格局有多大,「先別急著合作,我們應該要在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的條件下去合。」他表示,台灣的多元文化和強大的創作力,都是優勢,不應輕言拋棄。
尤其電影扮演了化解的角色。「我們面對的歷史都是複雜,而且受到傷害的。」透過電影可以讓大陸人看到真正的台灣,「電影很坦白,讓你看到我們沒有袒護自己人,我們既然反省了,你們也要反省。我們不是像你們想像得這麼卑微。」《賽德克.巴萊》受到大陸媒體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時,他也以同樣的態度回應:「要了解才能和解。」
在中國大陸,像《賽德克.巴萊》這種製作規模的電影不少,但在台灣卻是首見,尤其製作團隊來自日韓等多個國家。魏德聖開玩笑回應,「日本美術團隊的龜毛,讓我終於瞭解為什麼八十年前會發生霧社事件。不過,也正因他們求好的個性,八十年後的今天成就了這部電影。」
他也大力稱讚韓國的武術團隊「是兄弟」,「韓國電影這幾年也成為新興工業,因此韓國團隊都將電影視為作品一般全力以赴。」
魏德聖認為,盡管《賽德克.巴萊》屬於商業片規模,但對台灣電影人來說卻是「實驗片」,這些技術工作台灣也都做得到,只是沒機會互相結合組織,因此,他希望這部電影能成為台灣電影工業體制的開端,而這些國際團隊的加入能夠協助形成上下游,甚至可以埋下種子而發芽。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史上最驚奇逆轉 紅雀封王

〔摘要10.29.2011中央社〕聖路易紅雀Cardinals)今天在決勝第7戰,6-2擊敗德州遊騎兵(Rangers,在74勝制世界大賽,以43敗封王,拿下5年來第1座總冠軍。
紅雀在例行賽最後1擠進季後賽,在世界大賽第6戰,2度從淘汰邊緣逆轉贏球,又在布許體育場(BuschStadium)滿座觀眾面前第7戰,捧走隊史第11座大賽冠軍。
紅雀封王次數在職棒大聯盟名列第2,僅次紐約洋基(Yankees)的27冠。紅雀在世界大賽以23敗落後,連贏主場最後2,交出史上最驚奇的大逆轉。
參考資料:美國的領袖(四)

29人平均75歲 不老騎士2班 東海岸追風也追夢

〔莊哲權/中國時報2011.10.30摘要〕「年齡不是問題,我們還有追夢的勇氣。」粗獷、豪邁的美式重機車,昨天搭載29位平均年齡75歲的阿公、阿嬤,沿著東海岸勇敢追夢。

    轟隆隆的重機車引擎聲,加上花東的海風從耳邊呼呼地吹過,勾引出阿公、阿嬤年輕時的豪氣與夢想。現年八十六歲,家住台北的謝阿金,年輕時曾經騎哈雷上班,三、四十年沒騎了,這次雖然是被載,仍有許多回味在心頭。
    「人老了還可以有夢」,住在台中的七十六歲阿嬤趙愛霞,坐過姪子騎乘的重機後就愛上這種馳騁的快感,但是年紀大了,子女不讓她騎,這次有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四年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帶領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不老騎士」,完成摩托車環台壯舉,感動許多人。去年開始,JTI台灣分公司與弘道攜手啟動一系列的長輩圓夢計畫。
    這次他們集結29位平均年齡75歲的阿公、阿嬤組成「不老騎士2班」,由「不老騎士1班」的學長陪騎,在「美式機車俱樂部北機組」車友護航下,乘坐美式重型機車展開東海岸追風夢之旅。
    總計六十部重機車,昨天上午九點從台東市出發,沿著東海岸,以六十到五十的時速一路追風85公里,中午抵達花蓮縣安通溫泉,順利完成不老騎士的精神傳承。
    美國著名摩托車雜誌記者Peter Starr專程來台採訪不老騎士。他說,走過許多國家,只有台灣是願意為老人圓夢的國家,讓他很感動,希望能將這樣的台灣人文體驗呈現給美國民眾。


天主教百年古教堂 莊嚴宏偉

【摘要2011/10/29 中央社】高雄市市定古蹟天主教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哥德式建築,中央鐘樓聳立愛河畔逾百年,氣勢莊嚴宏偉,前往朝聖觀光客絡繹不絕,也成為新人拍婚紗的取景勝地。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簡稱玫瑰聖母堂)於西元1863年完工1948年被指定為主教座堂,是台灣首座天主教堂,是天主教徒的信仰聖殿。玫瑰聖母堂位於高雄愛河畔,鬧中取靜,中央鐘樓高聳參天,搭配兩旁拱門、圓拱窗,深具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教堂中央祭台供奉聖母像,聖壇上神龕、神桌雕刻細膩充滿濃濃中國風,猶如藝術極品。
玫瑰聖母堂走過148年,見證天主教來台傳教歷史,1859年天主教道明會神父及傳教士從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來台傳教,在高雄市前金區靠海岸邊購地,經整建後,創立台灣第1間天主教堂,即為玫瑰聖母堂的前身。
當時道明會傳教士及神父以茅草等物品建立雛型,再以土角磚建成教堂,後來又以紅磚、咕咾石、混三合土重新改建,經天主教會多次擴建修築而有今日規模;由於深具歷史及藝術價值,因此被列為市定古蹟。
玫瑰聖母堂的十字架加上歌德式建築,充滿歐式風情,不得不令路過民眾多看幾眼;推開教堂大門,裡頭華麗又帶著莊嚴的雕飾裝潢,搭配玻璃彩窗令人目炫神迷,一排排禮拜座椅,以及教堂中央慈祥的聖母像守護著整座教堂,祥和中難掩莊嚴肅穆氣氛。
送往迎來過客無數的玫瑰聖母堂,每逢星期天都舉行彌撒,風雨無阻,優揚琴音響起,信徒哼唱聖詩,神聖與溫馨氣氛代代相傳。